{SiteName}
首页
海城天气
海城美食
海城房产
海城医院
海城新闻
海城交通

慈禧龙床的宠臣,袁世凯喊他老叔,也是日本

提到晚清的军队,很多人会想到湘军、淮军、楚军,对应的人物也是曾李左三个晚清重要的人物。

即便是袁世凯的新军,也只被称之为“北洋集团”,在之后的分裂中更是形成各自政治派系。

一个军队打上强烈的个人烙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安徽亳州就有这么一位人物,一支“毅军”,成为晚清和民国初年重要的军事力量。

检点他的一生事迹,曾为捻军的叛将,左宗棠的勇将,慈禧太后的忠将,袁世凯的重将。

这个人叫做姜桂题,又叫姜老guo,亳州方言中“老guo”一方面指的穷的象老鸹子,又有做事太过流氓的意思

他一生行事,颛愚保守,凡近代史上有影响、有定论的大事件,他都旗帜鲜明地站在腐朽的、反动的一方。

他在一位清末时期英国外交官的回忆录中出现,被言之凿凿地说就是清末慈禧太后龙床的宠臣。

说来亳州数百年人才凋零,到近代就出了他这样一个人物。

他是地地道道的亳州人,他的一生曾影响了亳州将近百年,虽然时光已流逝多年,但他的名字仍被大多数人所记起。

他与马玉昆并称,是晚清涡河一带较为出名的人物,民间舆论颇为称羡,有谚语曰:好儿子不要多,马三元姜老锅。

慈禧人生里的救命稻草

姜桂题,字翰卿,安徽毫州市谯城区十九里镇姜屯村人。

姜桂题的父亲因为通捻被杀,他也因此投靠了捻军,后叛捻。僧格林沁见姜桂题身高魁梧,膂力过人,就让他当了百夫长,做了僧格林沁的卫士。后又随毅军从左宗棠奔甘肃镇压西北回乱

一路杀捻到平叛,从僧格林沁到左宗棠,无不对他赏识。

也有一个说法:浓眉大眼、四肢修长、孔武有力,不怒自威。天生就是当兵的胚子。

对照这样的说法,英国外交官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的书中说他是慈禧的幸臣,也不无道理。

传说慈禧太后比较“宠爱”姜老锅,一次在颐和园听戏,唱到精彩处,姜老锅大声叫“好”,

这在宫中仪规中属于“失仪”,轻则罚俸、免职,重则按“大不敬”罪,革职充军甚至处死。

叫好之后,姜老锅很后悔,也很害怕。

慈禧太后问“是谁叫好”?值日太监过来回话,“是姜桂题”,请旨“如何处罚”,

不想慈禧太后释然一笑:“这个姜大个子!武人,算了。”

“失仪叫好”,是民间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没有见到记载,但是,慈禧太后赐大臣听戏,姜老锅亦曾与会,倒是清宫档案有载,不过,地点不是颐和园。

那是光绪33年的事情,一起参加的还有抗日名将马玉昆,姜桂题算是马的搭档加部下了。但较比恩宠,却大有不如。

回溯到光绪25年,慈禧对十一国宣战,结果迎来了八国联军。

这股军队从天津塘沽登陆,直取北京,呆在武汉的张之洞干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情:中立。

然后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宣布中立,这种事情上,慈禧眼看着就要身死国灭了,不得不带着光绪逃往西安。

京城有难,各地勤王,原本就是传统,但慈禧找不到一个人可以给自己解难,这就想到了姜桂题。

在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后,慈禧下旨召姜桂题的毅军拱卫京师,也是唯一被应诏的将领。

事实上,姜桂题也是剿灭义和团的刽子手,但这也是慈禧和联军谈判的筹码。

庚子后迎銮驾回京,深得太后老佛爷的喜爱,官做到加尚书、太子少保衔,授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

在晚清时期的英国外交官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爵士的《太后与我》一书中国,就专门提到了太后屡次在后宫召见姜桂题,并且李莲英一分孝敬银子也不收。

袁世凯也拉拢他,喊他老叔,让他成为北洋集团的第五支实力军。

甲午旅顺的败将

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旅顺陷落,据说姜桂题躲到红薯窖里呆七天,等日军走后才敢出来。后人给他祝寿时写了一个讽刺他的对联,叫“紫金城里跑马,红薯窖里身”。朝廷后来下诏“革职留营,以观后效”。

事实上,上述的话语多少有些过分了。

那时候,给政府办事情,办好了,是你本分,办错了,那是你有问题。

九月底,毅军统领宋庆奉檄率军由旅顺赴九连城防守鸭绿江一线。旅顺防务空虚,李鸿章令毅军分统姜桂题募桂字军四营,以实旅顺防务。

姜桂题、卫汝成等六军驻守旅顺,由龚照屿统率,各军互不协调,各行其是。

日军进攻旅顺时,多数守军不战而退。

姜桂题守二龙山炮台,日军第十二旅团长长谷川好道少将,以两个中队由二龙山下蚁附而登。

姜桂题指挥清军凭垒俯射,日军"士卒死伤颇多",但仍"踏尸猛进"。

姜桂题自治不敌,在堡垒下方安置无数地雷,这也算是国内最早运用地雷的战术了。

当日军先头部队离炮垒只有米时,突然踏响地雷,轰然巨响,炸死日兵多人,"硝烟爆腾,其状极惨"。

日军继续拚力肉搏,清军用速射炮迎击,终以众寡不敌。二龙山炮台被攻陷。当夜姜桂题等率溃卒退往金州。清廷将其"革职留营,以观后效"。

不久驻守辽河下游牛庄、高坎、营口一带,参加反攻海城,争夺大平山及保卫田庄台等战斗,直至战争结束。

日军每次与姜桂题的作战,都细心防备地雷这一战术,以至于听到毅军名号,无不心惊肉跳。

他和亳州老乡马玉昆均是在甲午中铁血抗日的将领,又因为他们都是大孝子,两人在亳州也留下了“忠孝两全”的名声。

姜桂题对家乡亳州所做的事情

中国人在外一旦步入仕途或发了财,总忘不了回家乡看看,也就是所谓的衣锦还乡。

有的人还利用自己的权势为家乡人谋点福利,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作为农家出身的姜桂题也未能免俗。他除了前文提到的提携家乡人外,还极力想对家乡经济作点贡献,虽然有时其结果有违了他的初衷。

年,姜桂题任职闲散,便让养子姜瑞云(姜鸭)在家乡亳州盖了一座宏伟的建筑--大观楼。该楼是从浙江宁波请来的高级建筑工程人员设计建造的,十分豪华气派,内有戏楼、茶馆、饭店、旅社、浴室。

戏楼、茶馆、饭店、旅社以前亳州都有,浴室虽然也有,但是设备较简陋,服务也跟不上。当时浴室水池旁仅摆几张桌子,放几条春凳。

客人来了只供些茶水,洗澡脱下的衣服放在春凳上,下池穿自己的鞋。一条春凳上同时放着几个人的衣服,池门处满地都是客人的鞋,因此穿错衣服、鞋的事时有发生,那时连专用脸巾也没有,只有一块“花叶子”(一块染花的粗布)用来擦脸、擦身、擦脚。

而大观楼所建的浴室则不同。浴室(名大观园)上下两层,水磨石地,红底白花,十分夺目。

一楼有一个大水池,五个盆池(亳州有盆池自兹始);二楼有悬池(相当于现在的桑拿池),有供客人一人用的单人房间。

二楼上层是平台,夏天放上躺椅和春凳,供客人洗澡后品茶、乘凉。房间的设备也是一流的,有炕床、茶几,单人房间里还有沙发、围巾、毛巾、拖鞋、剪刀、刷子、掸子等,设施十分齐全。

为提高服务质量,姜家又专门从江苏扬州聘雇来搓背工、修脚工、理发工和熟悉业务的茶房。

亳州现在浴室中许多服务项目都是从大观园浴室“继承”来的。因此可以说,没有大观园浴室就没有我市今日兴盛的浴池业。

姜桂题对推动家乡浴池业发展功不可没。

另外,姜桂题还从北京请来13位“御厨”,到大观楼酒店内做菜,这些“御厨”精通京、鲁、豫菜系,为把这些菜在亳州传下来,姜家在大观楼举办了由这些“御厨”任教的厨师培训班(即原亳州厨师培训班前身),广泛授徒。

现在亳州菜蕴含了京、鲁、豫菜风味,这便与姜桂题的“努力”分不开。

当然,姜桂题的一些行为在无意间也给家乡经济带来一定危害。)

农家出身的姜桂题和当时其它一些飞黄腾达者一样,有了钱,就想置些田产。姜桂题当了官有了钱后,在家乡置地两万多亩,在河南商丘也买土地三千多亩。

姜的这一行为加剧了家乡土地的集中,使更多的农民没了土地。

此外,姜桂题在热河任都统时,允许热河人种植鸦片,使得热河成了全国闻名的种烟区,姜还出于“热爱”家乡的目的,让亳州人到热河做鸦片生意,并在鸦片包上贴上盖有“热河都统公署”大印的封条,确保了鸦片运输的畅通无阻。

姜的这一爱乡之举,却使得鸦片在亳州泛滥成灾,许多人因此发了财,但更多的人成了“烟鬼”。

这点怕与姜当初让乡人经营鸦片的初衷相违。,

亳州最晚修铁路也是因为他

在明清到民初的时代,亳州之繁华,堪比天津,一方面水陆交通方便,另一方面联结南北。

在洋务时期,但凡商业发达地区均要修铁路,亳州至今还有“铁路沟”,为何没有修铁路呢?

你若问亳州人,就会得来答案:“因为姜老过不让修,怕挠民,工程就停住了。”

作为政府重臣,于亳州一地,他的威望确是无与伦比的,修铁路这样的大事,虽然不归他管,但他的确有一言决策的能力。那么,姜桂题为什么不让在亳州修铁路呢?

此事却也不难猜度,当年天下不太平,姜老过无非是怕铁路修成将为老家引来兵乱罢了。

那个时候的亳州,从北京到亳州,有一条直达的通道:寄庄子。

解放前,部分特别有势力的军界实力派,在一省或数省跑马圈地,修寨建庄,委派亲友或年老退役的部下代为管理生产,囤积一定数量的粮食、布匹和骡马等。

平时用来积累财富,到战乱时用于躲避战火,比如北边打仗,到南边去,东边乱了再到西边去。

总之,这些大人物不受多大损失。

在这方面,姜老锅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军阀不甘示弱,到处置办寄庄子,特别是亳州到北京这一大片,姜老锅每一段距离就办一个寄庄子(从南京到北京,姜家人可以不喝别人的水,不吃别人的饭,不住别人的店)。

每个寄庄子犹如一个封建割据的独立王国,一般不对外开展社会活动,只对主人负责。

当地的政府看在寄庄子后台老板的面子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大事时才直接与姜大人联系汇报。寄庄子是军阀混乱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大人物的小粮仓和势力范围。

在军阀交往时也常用来馈赠以达到某种目的,据说姜老锅的部分寄庄子就是袁世凯赠送的。

姜老锅每次从驻地到京或回亳探家,基本上不住驿所(条件差,不安全),只绕道住自家的寄庄子,顺便亲眼看看庄子运营情况,慰问庄民,对管庄人员奖优罚劣,必要时也调剂人员。

这些寄庄子也形成了亳州稳定的商业欢迎,乱世,安全最重要。

铁路看上去,确实没有什么必要。

亳州一地旧时以发达的水运之力沟通南北,码头栉比,客商云集,繁华号称“小南京”。

至今沦为皖北的一个三流地级市,虽说是天道有常,一人一事一地都有其兴衰气数,不得强求,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姜桂题的保守逃不出一声责问。

铁路,于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而言,关系实在是太大了。

自己的家乡被自己的部下糟蹋

孙殿英是河南永城人,发迹之前就在毅军,是姜桂题的部下,对亳州的繁华了如指掌。他自己掌军更是贩卖鸦片烟土,亳州是他的重要商业地。

民国早期,陇海线还未开通,流经毫州的涡河为南北交通的要道。

毫州物产丰富盛产白芍、白麻、桑皮、黄豆等经济作物,加之大宗的鸦片烟土贸易,因此商贾云集,市面繁荣,为皖北首屈一指的商业重镇。

年,中原混乱之际,当时驻防毫州的是原安武军倪嗣冲部的第五旅,旅长华毓庵也正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其他地方小军阀争夺地盘。

垂涎于亳州繁华的孙殿英无意知道这一信息,便与之密谋,准备洗劫亳州城,挣一笔大钱。

就是这小人之谋,却导致了亳州城的毁灭。

他们不仅抢劫各店铺的细软货物,还纵火焚烧,妄图销毁罪证。他们强迫民船装载抢来的赃物,运往蚌埠,准备事后分赃。

兵匪洗劫之后的毫州城一片狼藉,大户人家的箱银柜被土匪砸开后扔得满街都是匪兵们强迫银匠替他们把抢来的银圆熔铸成大银块。

土匪们身着抢来的衣服,腰间缠银块,拉着马匹每匹马背上垫上四五床绸缎绣花被褥,招摇过市。

洗劫了整整18天。

为了毁灭罪证,于是乎一夜大火,亳州沦于数千乌合匪军以及监守自盗的官军之手。

从此,亳州从此再也不复往日。

姜桂题若是泉下有知,定然又要被气死一回了。

但回首百年,亳州之乱,已经是姜桂题死后的事情,原本不该由他负责,但当初若是修了铁路,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徽脸文化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白颠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chengzx.com/hcfc/1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