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厘米的高度、三斤左右的重量、两个小时的速成……在海城同泽中学里,近五十名高中生踩着高跷,跳着舞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高跷舞得有模有样。
16日,记者来到海城市同泽中学,在操场上,近五十名学生身着统一服装,脚踩几十厘米高的木棍,伴随着音乐,在操场上扭了起来。这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高跷。据了解,男生脚下的高跷有50厘米高,女生脚下的高跷有60厘米高,一对高跷大约有3斤的重量。对于普通人来说,在高跷上走两步都是难事,但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扭上一曲却是轻松加愉快的平常事。
海城同泽中学副校长王加文告诉记者,同泽中学是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为造福桑梓,振兴教育,于年投资40万银元兴建的。以“同泽”为校名,取自《诗经》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旨在互相帮助,发奋图强。学校本身有这厚重的历史背景,也对文化的继承发扬非常重视。海城高跷不但是海城特有的文化,不少学生也从小耳濡目染,非常喜欢,很可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便把其引入了校园。同泽中学高跷社团就此成立。此外,社团还聘请到海城高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传佩作为指导教师。今年6月10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泽中学高跷社团就把精彩的高跷技艺展示给全市人民,并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这首曲子的排练,孩子们仅用了两个小时。
千华网全媒体记者王艺迪文并摄
编辑
尚师萌
来源
千华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