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道通防灾,每一条道路都曾是方仔们青春的落脚点,长长的林荫路,目睹了方仔们的青春,那么你对这些青春的见证了解多少呢,快来一起来探寻这些路名的由来吧!
地理位置天水路
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故南校区主路被命名为“天水路”,对于一届届方仔们来说,天水路是他们踏入校门的第一步,也是他们防灾之路的起点,因此,天水路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鹫峰路
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是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地震台,见证了中国地震研究史开创了中国地震研究的新纪元,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临近防灾南校区南门的路被命名为“鹫峰路”。
海城路
中国辽宁省海城地震,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预测,并极大降低损失的地震灾害,这次地震开创了人类短临地震预报成功的先河,也使人们看到了地震预报的前景是光明的,于是中国地震局开始筹建地震学校,防灾科技学院由此诞生,故南校区临近教工住宅区的路被命名为“海城路”,以此纪念地震科学史上的这一座丰碑。
潮白路
因防灾科技学院地处潮白河畔,故篮球场旁的这条路被命名为“潮白路”,碧波荡漾的潮白河畔,赋予了防灾更美的意境,是校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殊含义雄虹路
“雄虹”出自张衡《西京赋》中的“亘雄虹之长梁”,意为色彩鲜明的虹,雨过天晴才有虹,防灾人不停地经历着、积淀着,也必定能迎接光芒万丈的未来。因此,围绕整个北校区的路被命名为“雄虹路”。
天河路
“天河”即天空中的银河,寓意着辽阔和深远,将北校区运动场旁边的路命名为“天河路”,体现仰望星空精神,象征着方仔们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和发展前景,鼓励大家追求梦想、勇往直前。
鸿鹄路
“怀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鸿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能够飞越山河大海,代表着远大的志向和无畏的精神,以鸿鹄命名道路,寄托了学校对防灾人的期望和鼓励,希望大家能够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鲲鹏路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以传说中的鲲鹏自比,乘风而起,扶摇展翅,直上九万里长空,足以见得其志向之远大,将北校区天仪楼北面的路命名为“鲲鹏路”,是希望防灾人胸怀壮志,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永济路
“济”即拯救、帮助,学校的校训是崇德博智扶危定倾,将南校区临近教学楼的路命名为“永济路”,启示着每一位防灾学子,要学习好专业知识,更要担当起防灾精神,向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育水路
“育”即“育人”,“育水”即“淯水”,淯水是河南省白河的古称,也是张衡的家乡。防灾科技学院致力于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批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也为纪念创造出地动仪的张衡,故通往图书馆的路被命名为“育水路”。
学校的每一条路,都包含着对防灾人殷切的期盼,通过阅读本篇,大家一定对这些路名有了深刻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怀揣梦想、迈开坚定的步伐,与防灾科技学院一起,向着未来的目标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