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城天气
海城美食
海城房产
海城医院
海城新闻
海城交通

广东汕尾地名的由来没有旧称汕美一

对汕尾地名的由来,现今有两种说法:一是汕尾从有地名之日起,就叫“汕尾”;二是汕尾原名“汕美”;

年在全国推行地名标准化过程中,在全国首次开展地名普查,海丰县在地名普查告一段落之后,于年11月1日出版了《海丰县地名志(初稿)》,对汕尾镇名称记述如下:“在海丰县南部沿海,距海城镇22公里。这里原是一片海滩沙坝,宋代以前就有渔民聚居于此。因当地人们称浅海中的长条状沙滩为汕,且地处沙滩尾部,故称汕尾…”

年10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汕尾卷》。”在该书第1页“历史沿革”称:『汕尾原名“汕美”。据《辞海》释义,“汕”乃“鱼游水之貌”。汕尾滨临南海,盛产鱼虾,素以滨海渔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渐渐地把“汕美”称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由于该书发行量大,传播广,故近二十多年来有很多人在书籍、媒体、旅游资料中,汕尾原名“汕美”之说被广为引用。

对于以上两种看法,笔者更偏信于年11月1日出版了《海丰县地名志(初稿)》,这相对较早,且海丰县地名志相对较有历史可信性与权威。其只是年10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所谓调查的结果,其调查如不参考历史文献记载,仅听当地传说轶闻,其可信度将大大打折!

“汕尾”之名,最早见于乾隆十二年(年)《修整汕尾关帝庙前街碑记》中记载:“汕尾一镇,舟揖云屯,商旅雨集,亦海邑一大区会也。…”

其中在“分县舆图”中标有“汕尾汛”;在“都里”的“金锡乡(都)”条目下记有:横山、渡塘、高湖、鹤发、平涌、桃花、赤花、黄茹、高螺、大化、青坑、马行、杨古埔、南洋、埔边、南汾、新村、后堋、郭洲岭,长沙、青草、浪涌、坎下、捷胜、大德港、汕尾、赤冈、青洲坑、莲池;在巡检司设置中有:鹅埠岭、汕尾港、南丰(驿)、海丰所署4个。从分县舆图上可看出:在海丰县金锡都辖下的海滨上的汕尾圩、后径圩、坎下城鼎足而立。

由此可推断:汕尾港建置和得名的时间。

在《两广盐法志》“坎白场图”中标有“盐船泊汕尾港”六个字;第三节“清代盐业”中记载:“乾隆三年(年)坎白改为场,设场于汕尾坎下城内”。

由此可见,在乾隆十二年之前就有“汕尾”之名的存在。查阅年出版的《海丰县水产志》第28页得知:“汕尾渔港是在清康熙后期形成的。”

《汕尾海关志》记载,汕尾于清雍正八年(年)设巡司于此,乾隆卄一年(年)设县丞驻此;光绪卄五年(年),两广总督谭钟麟特准开设香港至汕尾定期航线;年在汕尾设立常关分卡。年大革命时期,曾设立汕尾市,大革命失败后撤消。据有关史料记载,年,孙中山先生在所著《建国方略之二》中,呼吁“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中,把汕尾作为沿海商埠及渔港”。

#深度好文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chengzx.com/hcjt/1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