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进北上”加速融入“一带一路”
辽宁号专题介绍海城
近年来,以西柳服装为代表的海城专业市场集群通过不断“西进”“北上”,全力拓展贸易新空间,由“内贸为主”积极向“内外贸并重”转型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位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的义乌商贸城,这里也是辽宁海城设立的西柳驿站在国内最西端的一个布点。每年这里有来自西柳的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服装、箱包类等商品,通过这里销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实行“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可以无需签证在这里出入,进行商品采购和商贸洽谈。正是看中这样的政策优势,让海城市把国内最西端的“西柳驿站”落在了这里。
哈萨克斯坦采购商
“我们在这里采购很方便,不像以前还要千里迢迢去乌鲁木齐,甚至去北京采购。通关也方便,当天采购的货物当天就可以发送回去。”
中哈霍尔果斯义乌国际商贸城经销商陈雷
“跟西柳这边,我现在是跟六个厂家合作,现在西柳做的货,棉服特别在乌鲁木齐和这边知名度很大。今年销售量估计能达到三万件到四万件。”
年以来,海城市已先后在国内的黑河、二连浩特、西安、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26个重要节点城市和口岸布点建设“丝绸之路?西柳驿站”。
海城市西柳市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勇
“西柳驿站的合作模式就是跟我们选点的城市,采用市场和市场对接,商户和商户对接,把我们西柳市场的商品通过代理能够迅速地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据初步统计,海城专业市场每年仅从新疆地区销往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的服装、百货类商品就超过2.3万吨。随着贸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海新亚欧”物流大通道被彻底打通。
海城顺赢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宁兆明
“以前我们都是通过北京、新疆的第三方物流出境,现在我们就是直达,直接出境。货运量有显著的增长。”
在依托“西柳驿站”“西进”拓展国内乃至中亚地区贸易空间的同时,海城市还“一路向北”,加速“辽蒙俄欧”贸易大通道建设。今年2月和4月,海城西柳服装市场的两个海外分市场在乌兰巴托先后开业,西柳服装在海外的盈利空间和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乌兰巴托西柳服装城负责人边立杰
“第一个就是价格优势,另一个是我们产品更新的速度快,因为咱们海城西柳服装产业链是非常雄厚的。”
年,海城市的专业市场集群商品交易额达到亿元,其中对外贸易额超过7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的增幅预计将达到15%。
海城市委书记闻然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海城发挥专业市场集群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小商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不断提升西柳北派服饰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标准。在积极申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同时,继续深入推进西柳海外分市场建设,全面加强与东北亚、中西亚、东盟‘10+6’、欧盟和非洲等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
辽宁号说:
辽宁背靠大东北,毗邻黄渤海,通衢东北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门户,具有全面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全省上下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以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以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支撑,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龙头,以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依托,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互利共赢。要提升能级水平,打造平台载体。打造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大平台,显著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产业合作,着力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带动更多辽宁企业“走出去”;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编辑
李欣玥
来源
LRTV辽宁号
大家都在看
10月09日本地新闻
闻然检查镁制品企业污染整治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