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存量拖欠国补ABS的可行性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运营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存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国补拖欠问题将逐步明朗。受制于大量可再生能源项目未被纳入补贴目录、以及电价附加总额不足和征收难及预期等因素,拖欠的国补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运营企业的重要负担(截至年累计约亿国补拖欠),大大降低相关企业再融资能力和投资意愿。国家在年已积极求变,明确了对增量项目“以收定支,做到新增不拖欠”,对存量项目“实行清单管理,进入清单项目即确权”的发展方向,对发放流程和目录管理亦进行了简化;但是在存量项目确权后,今年通过可再生能源基金给予的补贴金额仅占项目累计拖欠补贴的24.7%,仍有近80%的补贴会被拖欠,直到年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到年才能完全消化存量项目的全部补贴缺口。 ◆存量拖欠国补进行ABS的急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我们认为当前适宜研究通过发债解决存量项目补贴问题:(1)全球是大宽松状态,从货币发行、发债成本角度来说目前时点是相对最优选择;(2)在中央“六保、六稳”的政策下,通过国家电网或运营企业发债来解决存量项目国补问题,有助于保障市场主体、保障基本民生、保障产业链及供应链、稳定投资与就业。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负债较低且本身即为补贴兑付责任主体之一,可以其为主体发行ABS,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扶持下游企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网仍需承担其他社会责任(降电价、拉动投资等),因此,需综合平衡考虑发债规模和进度。 ◆资产盘活后,现金流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运营资产价值有望迎来重估。由于存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贴拖欠且未有明显解决办法,大多数港股、部分A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运营资产存在显著的折价;如果存量资产补贴拖欠可以通过ABS方式解决,相关公司现金流可以迎来显著改善,其估值亦有望迎来重估(参考具有公用事业属性的水务、燃气公司的PB估值)。 ◆投资建议:我们以补贴拖欠较多、运营资产占比较大、ROE尚可、估值较低为标准进行选股,其中: 光伏建议 风电建议 生物质及垃圾焚烧发电建议 ◆风险分析:政策掣肘较多且发债操作难度较大;ABS发行后的流通性较低;发债进度缓慢,规模不及预期。
2、东吴证券-汽车行业点评:车联网产业顶层设计,为智能汽车发展护航投资要点 事件要点:7月3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就《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目标到年底,初步构建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完成一批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辅助驾驶等领域智能交通相关标准,制修订标准20项以上。到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车联网产业顶层设计,构建六大标准体系 年底,工信部、交通运算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组织制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包括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智能交通相关和车辆智能管理等6个部分的国家车联网标准体系。其中,总体要求(年6月)、智能网联汽车(年12月)、信息通信(年6月)、电子产品与服务(年6月)、车辆智能管理(年4月)已分别由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本次征求意见稿为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部分,与其他部分将共同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架构。 智能交通标准涵盖五大类,助推车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主要包括5类共66项标准:1)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与定义、分类编码与符号和数据管理3类标准,共6项;2)道路设施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交通感知、交通控制与诱导、智能路侧、路侧通信、地图与定位6类标准,共27项;3)车路交互主要包括信息交互、车载与便携终端、车辆辅助和安全驾驶3类技术标准,共16项;4)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出行服务、运输组织、管理平台3类技术标准,共12项;5)信息安全主要包括证书密钥、网络安全防护2类技术标准,共5项。其中已发布8项,已报批5项,已立项在编4项,已申报4项,预研45项。现阶段智能网联发展瓶颈之一即为法律法规标准不完善,相关责任界定,惩罚机制仍处于缺位状态。此次智能交通相关的标准体系制定将有助于制度落地,推动车联网产业加速发展,助推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早日规模应用。 继续战略性看好软件定义汽车产业链,建议超配! 我们看好“5G/AI技术进步+特斯拉催化”带来的新一轮自动驾驶行情。区别于-年,这轮行情三大不同点:1)软件取代硬件定义汽车,E/E架构升级成为关键已是行业共识;2)用户版L3级ADAS功能渗透率快速提升从而带来单车价值量上升;3)AI芯片作为未来汽车产业链基石,发展先行,三强多级格局初步形成。这轮自动驾驶行情我们基于芯片出发,核心推荐2条产业链:1)全球域控制AI芯片龙头英伟达加速向中国进军,通过深度绑定英伟达带来ASP提升的(域控制器);2)基于通信/手机产业链优势加速向汽车渗透的华为汽车产业链,推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网联平台),(中间件)、 风险提示:新型肺炎疫情控制不达预期,乘用车需求复苏幅度低于预期。
3、西南证券-年新冠疫苗行业专题:新冠疫苗和中和抗体有望成为本次疫情防控的核心主力
新冠疫苗多企业多路线并进,中和抗体或成有效补充:WHO数据显示(截至年7月28日),全球已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达到26个,临床前项目多达个,从技术路线看,核酸和重组疫苗占据半壁江山,各路线都有优缺点;国内也在多路线并进,龙头疫苗企业积极布局,其中康希诺/医院(腺病毒载体疫苗)、科兴(灭活疫苗)、北生所(灭活疫苗)、武汉所(灭活疫苗)、智飞/中微所(重组蛋白疫苗)、沃森/艾博生物(mRNA疫苗)、复星/BioNTech(mRNA疫苗)、康泰/艾棣维欣(DNA疫苗)进展相对较快;海外企业Moderna/NIAID(mRNA)、牛津大学/AZ(腺病毒载体)、Inovio(DNA)、BioNtech/辉瑞(mRNA)进展较快。目前君实生物、礼来和再生元都在布局中和抗体等前沿治疗药物,预计新冠疫苗仍是疫情防控的“胜负手”,中和抗体将是有效补充。 现有疫苗临床数据较为良好,战胜新冠疫情曙光来临:部分进展较快的项目公布了初期临床数据,我们选择2个腺病毒载体疫苗、2个灭活疫苗及2个mRNA疫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体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良好,部分疫苗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WHO统计,截止7月28日,已有6款疫苗登记III期临床试验,分别为牛津大学/AZ(腺病毒载体)、科兴(灭活)、武汉所(灭活)、北生所(灭活)、Moderna(mRNA)和BioNTech(mRNA),国内占比50%,预计年底前三期数据将逐渐公布。中和抗体方面,再生元中和抗体鸡尾酒疗法进入临床3期,君实生物JS和礼来的LY-CoV目前处于I期临床。战胜疫情的曙光逐渐来临,国内疫苗和创新药企业在全球的地位凸显。 政府有望推动新冠疫苗迅速放量,受益企业业绩弹性大:参照甲流HIN1疫苗的国家采购收储,预计此次新冠疫苗也将以国家采购为主,假设每人份30、40、50、60、70元估算,预计国内企业新冠疫苗在国内、国外市场潜在空间合计超过亿,有望为国内疫苗企业带来亿元以上的利润弹性,成功获批新冠疫苗的企业有望角逐受益。我们判断众多疫苗中,预计进度领先的2到3条路线有望成为优选,建议 建议 康泰生物():和艾棣维欣合作的DNA疫苗进入临床I期,自主研发项目预计在临床前 智飞生物():和中微所合作的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II期 君实生物(/.HK):中和抗体JS进入I期临床 复星医药():和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国内进入I期临床 华兰生物():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预计处于临床前 康希诺(/.HK):腺病毒载体疫苗II期临床完成,数据良好,III期临床即将开始 沃森生物():和艾博生物合作的mRNA疫苗进入临床I期 西藏药业():和斯微生物合作的mRNA疫苗预计处于临床前 冠昊生物():参股ZYTherapeutics布局mRNA疫苗,预计处于临床前 风险提示:疫苗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疫苗研发失败、疫苗价格过低、放量不及预期。
4、浙商证券-早期药物筛选CRO行业专题报告:如何看待早期药筛CRO估值和空间?
1、早期药物筛选平台:原研创新药物研发“种子孵化器”,产业链地位关键 活性化合物(Activeingredient)专利在创新药申报专利中是最核心最具价值的专利,早期筛选技术平台可以发现这些活性化合物,因而在创新药研发产业链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 2、FDA批准创新药数据看,First-in-class占比52%,早期药物筛选行业成长性强 FIC药物仍是主流,-年间FIC药物数量会因为-可药性靶点数量的快速增加而同步上扬。早期药物筛选行业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3、看订单空间:药物筛选CRO企业订单峰值可达到42亿元以上,市场相对分散 参照可筛靶点数及单个靶点订单金额,年早期药筛市场订单峰值可达42亿元,行业内有技术优势和客户积累的CRO企业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4、看估值:从海内外早期药物筛选CRO对比,探讨本土药筛CRO高估值合理性 相比于海外3家早期药筛CRO:Peptidream、Schrodinger和Evotec,本土的3家企业成都先导、维亚生物和药石科技收入和利润以及商业模式均具有极强的相似性。 5、业务可拓展性+IP属性决定了药物筛选CRO生态链丰富性和业绩高弹性 ①早期药物筛选平台的IP属性带来更大话语权。②不同于一般流程服务的医药CXO,早期药筛CRO具有更高的人均创收、创利能力。③早期药物筛选平台强大的业务可拓展性带来更丰富的业绩兑现空间。 6、投资建议 重点成都先导(DEL技术)、药石科技(创新分子砌块)、维亚生物(SBDD+FBDD+ASMS)及皓元医药(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 风险提示 1、行业政策变动 2、创新药研发景气度下降 3、订单短期波动性 4、竞争风险
5、天风证券-医药生物行业:聚焦好赛道,黄金眼科产业,大市值公司与成长白马的培育土壤
眼科产业高景气度,就诊人次目前仍保持在双位数的高增长 年预计我国眼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亿,-年行业规模符合增速达到11.4%。其中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大约位亿,是眼科市场空间最大的一部,占比达到73%;其次为眼科器械市场,年市场规模大约为亿元,占比为16%;最后为眼科用药市场,行业规模约为亿元,占比11%。眼科医疗服务涵盖全生命周期,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习惯的改变等等,眼科市场的空间还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我国眼科诊疗人次达到万,-年复合增长CAGR达到10.9%,同时眼科专科亿元数量达到家,-年复合增长12.9%;叠加眼疾病发病率的持续提升,行业整体景气度还将持续向上。 覆盖全生命周期,眼科细分潜力无限 眼科疾病覆盖全生命,从青少年到老年,包括屈光不正,干眼症,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从治疗方式来看,从而衍生了类似角膜塑形镜,屈光手术,眼底病治疗,白内障手术等细分领域的机会:(1)年我国角膜塑形镜的销量为64.3万,渗透率约为0.57%,参考历史渗透率的增长,我们预计渗透率的增长速度为20%,则到年,渗透率达到3.5%,行业目标患者人数大约为万人,市场规模约为亿,与年行业市场规模相比存在3倍。(2)屈光手术是目前治疗近视的主要手段,我国近视人群超过6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大。近视率的提升+摘镜意愿的提升,我们预计到年我国屈光手术量有望达到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3)我国干眼症发病率约为21%-30%,患病人数约为2.3亿,与干眼症对应的人工泪液市场规模预计到年将达到47亿。(4)年我国白内障患者预计约1.8亿人次,但我国CSR年仅为例,为印度的50%,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0%-30%,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升,保守估计年我国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约为亿。(5)第二大致盲病青光眼患病人数接近万,主要视网膜疾病患病人数约为万,相关药物市场空间同样具备较大增长空间。眼科疾病发病率的持续提升带动产业链相关市场的不断增长,同时在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以及眼健康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我们判断眼科疾病相关的细分领域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眼科领域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催化大市值公司与成长白马 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用眼习惯的变化,对国民的眼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持续提升,但整体治疗渗透率较低。我们判断在眼科行业领域第一个维度的增长来自于“人口红利+渗透率提升”;第二个维度是“眼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消费升级”。行业空间大,成长动力强,具备培育大市值公司以及成长白马的土壤。相关公司:眼科医疗服务(爱尔眼科,光正集团,希玛眼科,德视佳等);眼科耗材(昊海生科,爱博诺德,欧普康视);眼科用药(康弘药业,兴齐眼药等)。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超预期,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预期,政策变化带来经营的调整,医疗质量安全风险等
6、华西证券-物联网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移动物联网纳入新基建,模组行业加速爆发
移动物联网时代到来,政策助推行业增长 根据Machina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高速增长,由年的20亿个增长至年的91亿个,复合增长率达20.9%,预计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亿个。5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提出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LTE-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 海外模组厂商竞争力下降,转型平台服务 海外两大物联网龙头Sierra与Telit产品覆盖物联网模组、物联网连接与物联网平台。Telit和Sierra毛利率较为稳定,均保持在30%至35%之间。但从到年的出货量份额变化来看,海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滑。由于费用原因,两家公司近年来净利润状况皆不理想,年均出现亏损。Sierra与Telit开始加速发展毛利率较高的物联网服务与平台业务。 国内模组厂商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渠道各有特色 国内厂商移远通信、日海智能、广和通和有方科技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移远通信目前研发和渠道优势明显,是国内模组的龙头,产品广泛用于无线支付,车载运输,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无线网关,工业应用,医疗健康和农业环境等领域。广和通在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应用领域优势较大。有方科技为智能电网领域龙头,无线模组出货量占国家电网近三年招标采购总量50%以上,近年来在车联网终端产品不断扩展海外市场。日海智能主要专注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共享经济等领域。 投资建议 随着移动物联网纳入新基建,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加速迁移,将带动NB-IoT和Cat1应用场景需求增长,看好模组行业的快速增长,领先厂商有望重点受益,重点推荐具备研发和渠道优势的移远通信和广和通,行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相关的受益标的包括日海智能和有方科技。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的需求不及预期;5G模组进展推进不及预期;业内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7、中泰证券-轻工行业周报:继续具备供应链渠道优势的跨境电商标的
本周核心组合:晨光文具、中顺洁柔、帝欧家居、蒙娜丽莎、顾家家居、太阳纸业。 本周观点: 1)跨境垂直电商趋势确立,办公家居跨境电商渗透率提升趋势三季度有望延续。中长期看,美国电商渗透率将从小件向中大件进一步提升,看好具备渠道优势及海外自有仓供应链优势的。内销家居精装链及装配式建筑赛道,B端家居企业发货量增速保持稳定,建议;此外,看好装配式建筑赛道成长性,盈利能力有望随规模增长持续提升,建议;C端家居需求进一步复苏,继续软体龙头; 2)包装板块二季度苹果出货量好于预期,叠加政策催化下环保包装需求逐步放量,建议。 3)IQOSMRTP获批,电子烟长期趋势不变。7月8日美国FDA官方宣布批准IQOSMRTP申请,意味着IQOS在美国可以以减害烟草制品认证标签销售,其在美销售税率有望大幅降低。同时,IQOS成为全球首例获得政府官方减害背书的HNB产品,电子烟长期趋势强化。建议。 年度投资机会建议继续推荐四条主线: 投资主线一:必选消费中生活用纸和文娱用品: :木浆下行业绩高弹性确定性,疫情催化需求有望加速增长。生活用纸是刚需消费品,跟经济相关性较弱,疫情之下卫生习惯改变或为行业带来需求支持。公司卡位是中高端,产品结构预计进一步优化。根据巴西木浆龙头Suzano最新报告,未来公司将以降本与产能扩张为核心战略,因此我们预计年浆价难有大幅改善。木浆低位格局下,生活用纸企业成本压力较小,有望因成长性带来业绩提升。从中长期来看,看好洁柔对渠道的管控能力; :传统业务经营稳健量价提升,办公直销蓝海市场。公司传统业务依靠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构筑赛道壁垒、依托伙伴金字塔模式提升渠道粘性、依托研发技术优势构筑显著优于同行的产品壁垒。B端市场上,行业有万亿潜在市场空间,当前处于份额向龙头集中的时代,龙头企业有望在行业变革大潮中最大程度实现红利兑现。 投资主线二:竣工修复,需求改善,家居产业链: 我们判断-年整体家居装修需求同比增速分别为6%和2%,疫情只会影响节奏问题非需求并消失。我们判断,地产竣工会在2季度开始持续边际好转。 家居3条投资主线:1)精装板块优选规模效应强、格局相对清晰的品类龙头。我们判断精装房B端市场将维持双位数的增速,整体保持高景气度,有望形成超额收益。建议(具备前端客户、服务优势及后端规模效应提升)、(瓷砖产能投产在即,工程业务持续提速)、(行业成本领先,产能爬坡带动盈利再上台阶);2)零售优选好赛道好格局,免受精装房影响的子行业。建议(管理架构调整逐步形成合力,拓品类及价格带下沉打开三四线市场)、(功能沙发渗透率提升,享受拓品类及线上渠道红利);3)精选具备产品和渠道扩张力强的标的。建议(全品类+整装渠道红利释放)、(渠道扩张红利+对经销商管理能力强); 投资主线三:文化纸吨盈依然强势,包装纸小旺季。 需求端,长期来看造纸行业需求增速通常落后第二产业GDP2-4个百分点,长期需求无需担忧。供给端,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自年开始增速逐年下行,行业进入供给下行阶段,未来若有需求改善,供需错配时点行业有望进入周期上行阶段。 文化纸:开工率较为坚挺,吨盈利持续高位。1)尽管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对行业景气预计较为悲观,但2月白卡纸开工率依然达到82%,远高于生活用纸和包装纸,验证文化纸下游需求刚性属性。未来白卡纸在限塑令及白板转白卡替代逻辑支持下需求有望延续景气,并对行业形成一定的支撑。2)目前成品文化纸价格稳定,而上游木浆价格较去年同期显著下跌,企业吨盈水平明显回升。且成品纸、原材料价格没有转向逻辑,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内吨盈水平有望维持。 包装纸:受出口影响需求或承压,外废与小旺季驱动。受新冠疫情影响出口数据承压,预计短期对包装纸行业需求造成间接影响。但我们认为当前行业龙头玖龙纸业、山鹰纸业估值具备较高安全边际。行业格局上,年年底前国家计划清零外废进口配额,且今年首批外废进口配额较去年首批减少45%,预计全年配额进一步大幅缩减,原材料来源稀缺性可能导致行业重新进入洗牌期,龙头企业基于资源禀赋优势有望获得集中度提升带来的α。 造纸板块核心推荐文化纸行业龙头。 投资主线四:新成长模式下的弹性标的盈趣科技: 由于近期市场担心海外疫情蔓延造成产品需求承压,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盈趣科技股价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需求只是暂时被压制,长期来看雕刻机、电子烟、罗技等具备充分创新消费属性的产品需求将会回升,因此海外疫情对公司内在价值影响并不显著。股价下行逐步提升公司的投资安全边际,建议逐步布局。我们长期看好公司成长的逻辑在于:1)UDM方面,公司业务模式与传统ODM企业差异在于:ODM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规模效应下的降本增效能力,而UDM产品由于具备高度差异化的属性,能够深度切入客户设计研发,助力客户孵化新产品是最核心的竞争壁垒。我们看好公司在研发团队打造、快速响应机制建立、柔性智能产线搭建方面的先发优势。2)OBM方面,公司UMS系统赋能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的进度有望在疫情环境下得到加速,智能家居等领域年预计将逐步开始放量。短期逻辑上,若年IQOS获得FDA减害烟草制品认证或新设备申请获批,美国市场推广有望加速,助力公司短期业绩弹性兑现。 包装板块:建议高端包装龙头裕同科技、劲嘉股份。纸包装是包装行业最大的子行业,行业规模约亿元。当前行业格局极为分散,对标发达国家,市场率具备提升空间。前三季度包装板块业绩领跑轻工行业,同时,高端包装龙头裕同科技、劲嘉股份业绩大幅领先行业均值。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市场仍有韧性,下游高端烟酒、化妆品及消费电子板块拉升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下游品牌竞争日趋激励,外包装在消费者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助力行业格局向兼具前端设计研发到终端生产交付能力的龙头企业集中。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地产景气度下滑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8、华金证券-电子元器件行业年8月投资策略:中报业绩披露,寻求估值与基本面平衡投资要点 ◆上月刺激因素减弱行业走势弱于市场整体:年7月国内A股市场的申万电子行业一级指数上涨10.8%,位列第18位,跑输沪深指数2.0个百分点,整体走势弱于大市。海外市场方面,香港、美国和台湾科技板块均上涨,其中台湾地区由于台积电等利好涨幅较大。 ◆苹果二季度业绩超预期下半年新品发布:4月国内供应链出现补库存性需求回暖后,5月、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再次回落,但6月终端厂商新品发布节奏明显加快。苹果系预期优于安卓系,根据IDC公布的2Q20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来看,前五大品牌仅苹果二季度实现出货量增长11.3%,同时苹果公布2Q20自然季实现净利润.5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业绩超市场预期。下半年苹果新机进入备货,尽管相比往年有数周延迟,但从供应链备货数量指引来看下半年仍是热点。三季度PC仍维持较好的景气度,可穿戴持续快速增长。 ◆半导体板块上行趋势不变存储器价格短期波动:数据显示行业处于上行周期,需求端以及供给端数据均连续正增长。7月存储器DRAM和NANDFlash价格均出现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下终端需求低迷以及数据中心等二季度高景气的需求回落。我们判断当前价格下滑属于短期波动,不改变行业长期趋势。中芯国际科创板已上市,由此带动的主题性投资热情回落,板块估值预计逐步落实到业绩兑现,我们预期竞争力较强的封测厂商受益。 ◆中大尺寸面板价格涨幅扩大MiniLED产业趋势来袭:面板价格连续2个月上涨,32’’~65’’价格涨幅7月再次扩大至10%以上,主要系海外市场TV面板备货需求回暖,供给端产能增加有限,韩系厂商正式开始退出生产。预计Q3价格将维持上涨趋势,利好国内面板龙头厂商业绩改善。MiniLED背光产品以苹果为首的终端厂商集中布局,产业趋势明确,预计终端产品落地在Q4~明年Q1,将带动LED板块边际改善,尤其是中游封装厂商。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评级“同步大市-A”,进入中报密集发布期,Q2疫情影响将在半年报有所体现,叠加宏观层面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建议保持谨慎。各子板块间存在分化:终端产品,短期内PC景气度仍持续,智能手机苹果产业链,可穿戴设备仍保持较高增长;半导体方面,以中芯国际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为主题的投资热情回落,板块估值水平较高,未来仍以国产化替代为长期逻辑;显示板块,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带来龙头厂商业绩改善,MiniLED相关供应链存在供求关系趋向平衡的行业内在机会。未来一个月,子板块推荐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和PC产业链,需求预期较好的被动元器件,以及中长期向好的LED板块。个股方面,我们推荐上半年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标的以及有改善预期的标的,重点推荐为立讯精密()、科森科技()、莱宝高科()、江海股份()和国星光电()。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存在反复可能性,影响经济的复苏预期;中美之间的贸易、科技等争端波及全球供应链体系;国内产业政策波动带来行业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供应链体系演进创新无法符合市场需求;终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影响整体供应链盈利水平;汇率、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供应链厂商的经营计划推进。
9、安信证券-其他专用机械行业:系列政策持续推出,激活汽车拆解市场潜力
■政策方向逐步捋顺,产业巨舰已启航。今年7月31日,商务部审议通过《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年4月22日国务院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12月17日市监局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本次《实施细则》是对此前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实施细则》重点指出:1)放开“五大总成”,允许报废拆解企业将“五大总成”销售给具有再制造、再利用资格的企业。2)对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设定企业场地、设备规范标准,且此前已经取得资质的企业需在两年内重新资质认定,若未通过需注销资质。我们预期政策将会大大规范报废机动车行业管理,加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市场化,激活产业潜力。 ■汽车拆解:连接销售与制造的重要一环。汽车产业链是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产业链,上下游牵扯到钢铁、机械、橡胶、销售、维修等数十个行业门类,就业人数占据社会总就业人数的1/6。且汽车当中含有大量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等材料,可循环再利用,集约的使用资源。 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持续下降,产业进入低谷期。同时,却有大量使用年限超长的汽车,或带病运营,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或闲置车场,浪费公共资源;或流入黑市,给汽车后市场带来质量隐患。理顺汽车拆解行业,促进旧车回收激励新车消费;有效利用旧车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都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标美日德,千亿市场静待发掘。汽车拆解行业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已非常成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目前美日德汽车拆解率(汽车拆解量/汽车保有量)为5.6%、7.2%、6.9%,对应年汽车拆解量分别为、、万辆。据公安部统计,年我国汽车拆解量仅为万辆,汽车拆解率0.75%,不到美日德的七分之一。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从年以来销量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已逐步进入报废期。如按照上述国家平均拆解率6.6%测算,我国年汽车拆解量为万辆,是当前的8.8倍。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测算,一辆桑塔纳完全拆解利用的毛利达到0元,中高端车毛利或将更高。按此测算,稳态情况下我国汽车拆解市场空间有望达到亿元。 ■大市场孕育大企业,LKQ珠玉在前。美国政策及市场环境与我国相像,有望成为未来我国汽车拆解行业发展模本。LKQ是美国汽车回收拆解及零部件销售龙头企业,成立于年,多年来深耕汽车回收领域,发展迅猛,获得美国先锋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年实现收入达到.06亿美元,净利润达到5.78亿美元。公司成立初期由美国汽车零部件回收企业合并而成,通过并购打通产业链纵向发展上下游一体化业务,目前成长为全球布局的汽车零部件、配件分销商龙头,为国内回收企业的发展远景提供了良好的参照。 ■投资建议:在当前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政策持续落地背景下,具有前瞻性的设备公司开始拓展产业链,向回收拆解、再制造等核心环节进行延伸。新汽车拆解政策一方面是打破了以前汽车拆解牌照各地的垄断形式,有利于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增加优质、大型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允许具备再制造条件的“五大总成”出售给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有利于增强汽车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我们预期在行业景气度增强的背景下,产业链覆盖面广的公司有望享受政策多重利好,建议设备+运营双布局标的:华宏科技、天奇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出台不及预期,汽车回收拆解、设备行业竞争加剧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