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底润红浅果霜,香沁心肺留芬芳。梨中珍品列前茅,海城南果真是强。品种配肥水养果,树形巧用品质上。病虫联防很重要,品牌标志助兴旺。”南果梨类型多样,勤劳智慧的海城人民经过多年的优中选优形成了现在的驰名中外的南果梨地方品种,成为海城市乃至周边山区农民维持基本生计和发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下面,请随小编(g)一起,到海城市参观一下南果梨吧!
南果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赞誉,素有“梨中皇后”美称。南果梨熟透的时候,吃起来果肉稍有一点弹性,味道里带着淡淡白酒的香气(现也在生产南果梨酒),是不可多得的能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诸多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品种。南果梨果实呈圆形或扁圆形,外形美观,平均单果重58克。果皮绿黄色,成熟后底色变黄色,阳面有鲜红色晕。果梗粗短。萼片残存或脱落。刚采收的果实脆而硬;经l0~15天后,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绵软,易溶于口,十分甜滑,香溢满口,回昧久久。
年9月25日,海城市召开南果梨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对海城市南果梨“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对各地选送的南果梨进行鉴评。中国园艺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农业部水果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刘凤之研究员任专家组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李莉处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绍铃教授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主任、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理事长李秀根研究员为专家组副组长,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有关南果梨起源的问题,至今仍存在很多种传说。但是不论从卫星监控图上还是从南果梨种植区域、种植规模上来讲,鞍山地区是南果梨公认的发源地。《中国果树志》明确记载,迄今为止可考证的最早一株南果梨树,就生长在大孤山镇对桩石村。年,大孤山镇政府给“南果梨祖树”树碑立传,这棵“祖宗”级的南果梨树被圈在碧瓦青砖的院落里保护起来,树皮呈深红色,树上仍有野生针刺。这株梨树的主干是从原先坏死的老树树根上后发出来的。至于死去老树的年岁,现已无从考证了。据碑文记载,清光绪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庆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扑鼻,老人寻觅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树下,只见黄里透红的落果满地。老人捡起地上的一枚果实一尝,顿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无穷。为弄清该梨由来,高永庆托女婿把梨带到辽阳,让那里南来北往的梨客们辨认,梨客们对该梨味道赞不绝口,赞誉此果味具南方诸果之长,遂给此果定名为南果,因为它产于鞍山,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鞍果。自发现祖树迄今已有多年历史,近百年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经成为鞍山地区特有产品。
南果梨有着优美的民间传说。千山在一千多年前,常有从南方—飞来的大雁落在老龙潭一带歇着。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鹅似的紫褐色大雁从南方飞来,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间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它把在南方叼回来的一颗梨籽,吐出口来,梨籽落在西南沟的向阳坡上了。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立刻发了芽,抽了枝,眼瞅着长成了一棵带刺儿的野梨树。正好,这一切,被一个采野果的老道看见了。他感到很新奇,便常常到这里看望这棵野梨树。不久这棵树开了花,结了果。这梨,开始是青色的,个头不大,有点发涩,不好吃。后采,这老道用梨定子树与它嫁接,再结果时,梨的个头比原来大了,梨色也由青色变成金黄,还有点桔红,咬一口,哈,好吃极了!因为人们从老道那里知道这是那只大雁从南方叼来的种子种下的梨树,于是就把这种梨起名为南国梨了。古时候称南方也叫南国。后来这南国梨叫白了,人们就叫成为南果梨。这以后,移植这种梨树的越来越多,如今南果梨树已遍及鞍山地区的所有山区和半山区。每年当梨花盛开的时候,南来的紫褐色的大雁就在南果梨树的上空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好象在向人们夸耀自己,多亏它才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南果梨树呢。
南果梨最大的特点是,不管闻着还是吃着,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酒香,这是因为南果梨成熟时,果肉会自然发酵,也只有发酵后的南果梨才最好吃。待到可以在果实表面按出一点浅浅的指印时,便到了南果梨最好吃的时候。这时不仅能感受到这南果梨的美味甘甜,更有如饮了醉人的美酒。而这一特点在其它的水果中还没有发现。梨子亮黄色的外及形上面的红晕,恰似一位美丽的妙龄少女偷偷的喝了酒而在脸上起了绯红。
南果梨对气候、土壤、光照、纬度等诸多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果树长势中庸,萌芽率高,成枝力强;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结果能力强。鞍山、辽阳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可选用秋白梨、洋红梨、慈梨、巴梨、苹果梨、锦丰等品种作授粉树。适应性广,抗寒性强,抗黑星病。在南果梨中选出了大南果梨和红南果梨。大南果梨是在鞍山七岭子牧场22年生南果梨树上发现的大果芽变,年8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正式命名。大南果梨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克。果面常有纵棱沟,抗寒性、品质较南果梨稍差,其他性状类似.南果梨树的树体健壮,具有较强的抗风、抗旱、抗病、抗虫、特别是抗寒能力,在-35℃的寒冷情况下不受冻害。不仅抗逆性较强,而且适应性较广,适于冷凉地区栽植,在我国“三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栽植面积呈现日趋扩大之势。生长习性树势较强壮、幼树树姿直立,枝条分布较密。成年树树体高大,生长健壮,树冠开张,枝条稀疏,披散下垂。定植后一般2年左右开花。3—4年开始结果,10年以后进入大量结果期。寿命长,易丰产。一般寿命在80—年左右。结果树的树冠呈自然开心形,在管理较好的条件下,新梢年生长量可达3厘米左右。在自然生长条件一下,20年生树高达5米,树冠枝展达6—7米;60年生以上的大树最高可达8米,树冠枝展在10米以上。芽萌发力强,发枝力与树龄、树势及修剪因素有关。幼龄树发枝力很强,每枝可萌发新梢4一7个;初结果树每枝可萌发新梢3一4个;大量结果后,每枝可萌发新梢2—5个。以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结果为主,中长果枝结果为附,多在3—5年生枝上结果。腋花芽结果能力强,一般生长健壮的植株,腋花芽结实力高达30—40%。短果枝寿命较长,一般达10年以上。坐果能力较高。大部分花序均能坐果,一般每个花序平均可坐2—4个果。南果梨自花结实率低,建园时要选择亲和力较高的品种(如花盖梨、白小梨、尖把梨等)做为授粉树。
南果梨幼树枝干呈暗黄褐色,皮孔较稀疏。成年树树皮呈灰褐色,光亮,皮孔长圆形,中大,灰白色,分布不均。芽早熟,叶芽细长,圆锥形,锐尖,有的芽可萌发2—3片簇状副梢。先端芽多贴附着生,下部芽褥凸起,侧芽为明显离生。叶片呈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端急尖,中大,叶面平整,叶缘具刺毛状齿,较规则;叶色暗绿,光滑,有光泽;叶柄长5—6厘米,微带紫红色,托叶早落。花芽为混合芽,属伞房花序。顶花芽每朵花序多为8朵,少数为6—7朵;腋花芽每花序多为7朵。花冠较小,为三角形,外翻呈浅绿色。花瓣近椭圆形,边缘比较整齐,蕾期为淡红色,初开为粉红色,盛开时为白色。雄蕊20—25枚,呈两轮着生在粤筒内沿。外轮花丝比内轮花丝略长,花药较小,呈桃红色。花粉稍多。雄蕊柱头3—5枚,一般为4枚,花柱茎部分离,长短不一。果实扁圆形到近球形。一般纵径为4.7—5.2厘米,横径为5.5—5.8厘米。平均单果重50—7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克。果皮中厚,较韧,表面不很光亮,底色多为黄绿色,阳面带有红晕,色泽鲜艳美观。果点较大,近圆形,分布不均。梗洼较小,近于平坦,有沟纹;梗洼较深,比较整齐,花萼多数脱落,少数宿存。果梗短粗,果心较小,果肉乳白色。果实采收后,果肉稍硬,甜脆可食,经10—15天后熟,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细,柔软多汁,石细胞少;果皮薄,甜酸适度,芳香浓厚,易溶于口,品质极上。果实耐运输贮藏,在气调冷藏条科下,可贮藏5-7个月。物候期南果梨在鞍山地区的物候期为:花芽萌动期4月上旬,初花期4月下旬,盛花期4月末至5月初。落花期5月上旬。落果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叶芽萌动期待月上、中旬,展叶期为5月上旬。新消生长始期为4月下旬,新消旺盛生长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新梢停止生长期为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花芽分化。果实采收期为9月上、中旬。落叶期为10月中旬。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15.5%,含酸量0.41%。品质极上,可称之为梨中之绝。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南果梨含有的各种微量元素达到37种之多。其中锌、铁、钾、钙、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其它水果,并且有延年益寿、美容之功效,无怪乎人们把它称为梨中皇后、果中佳果。花色素苷是南果梨果实色素的主要成分,其成分与含量不仅决定南果梨是否有红色和商品价值,同时也影响南果梨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花色素苷不仅使果实色彩鲜艳,而且具有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重要功能。果实在室温下能存放近1个月。在现代保鲜气调库存储条件下,可存放到翌年春季。
经过专家组对参选的40家企业、合作社的33份果品就果形果面、果实色泽、平均单果重、固形物、果实风味和果肉质地六项指标进行打分,最终评出小女寨村刘伟、祝家南果梨专业合作社等5家个人和合作社送选果品为金奖;房身村大山家庭农场、凡成合作社等10家个人和合作社送选果品为银奖;闯盛合作社等18家个人和合作社送选果品为优质果奖,并举行了颁奖仪式。祝家南果梨专业合作社等5家金奖单位分别与北京新天地、家乐福等5家采购商签订了南果梨购销意向书。
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天鹰果业有限公司和祝家南果梨专业合作社。在随后召开的南果梨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们对海城市南果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规模、品质和提质增效工程给予肯定,并给予海城市“中国南果梨产业第一县”的评定。专家们还提出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现代交易平台,加大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品牌效应等方面的建议。
中国园艺学梨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李秀根研究员表示,海城对于南果梨的发展规划做得非常全面,将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并非是盲目的扩大面积,这点是非常客观的。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南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绍铃教授建议海城南果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可以把果园的管理化程度有待提高写得更加详细些,南红梨(南果梨的红色芽变中选育而成的优质红梨新品种)的苗木发展不必急于求成,数量和面积可以有所缩减,更加切合实际。
农业部果树专家指导组成员兼秘书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处长李莉研究员说,海城南果梨产业发展规划无论从现状、目标及未来要做的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方面,都写得清楚、做得扎实。李莉表示,农业部对良种繁育每年都有投入,海城若想在南果梨良种繁育上做文章,可以通过逐级申报,争取农业部的补贴,促进这一工作更好发展。此外,建议海城在南果梨储藏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争取尽早解决南果梨储藏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所赵德英研究员直入主题,针对海城表示利用脱毒技术实现良种繁育这一情况,她说,脱毒育苗成为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技术,海城这一想法是好的,但从现实上来讲,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海城还要仔细斟酌。
国家现代梨产业技术体系熊岳试验站站长、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俊才研究员说,自己研究南果梨产业数十年,他总结的经验是,平地不适合南果梨的生长,海城地区还有少部分的平原南果梨,必须尽快更新果园的种植品种,同时总结海城这些年南果梨品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用化肥导致的。南果梨从肥料使用上最好使用有机肥,沼气液态肥是一个发展方向,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水肥一次投入,从技术层面上可以很快实现。李俊才表示,自己所在的科研部门正在和海城就达成南果梨战略联盟事宜进行对接,未来更多的人才、技术都将投向海城南果梨产业,为这一产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的科技力量。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杜国栋副教授、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站长宋国柱研究员就南果梨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部水果专家指导组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副站长宣景宏研究员对海城市南果梨产业的发展提出7点发展建议。1、大力强化南果梨历史与文化建设。加大南果梨起源研究,挖掘历史人物对南果梨的评说,结合现代名人的感言与代言,编制南果梨典故,扩大南果梨的宣传力度,评选南果梨树王,划定南果梨老梨园保护区,组织梨花节、采摘节活动,增加南果梨文化内涵。2、大力支持南果梨选种、试验示范与推广。根据南果梨类型较多,表型各异的特性,发动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优中选优,经过试验示范和科学的观察测试,经专家鉴定进行推广扩大,挖掘优势基因的作用与潜力,防止重要性状基因退化消失。同时,进行南果梨老梨树更新改造。一方面是就老梨树本身进行树体结构调整,更新改造,调整树势;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内优新梨品种进行多头多点高接,来调整老梨树树势,调整品种结构。3、大力推广南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产业化。要充分发挥南果梨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制定南果梨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南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广大果农掌握从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花果管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南果梨,再与品牌化有机结合起来,来提高南果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迎接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的实施。4、大力开发南果梨加工和功能性研究。加强南果梨加工品开发和功能成分研究,以及医用价值评价,提高南果梨的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空间。5、大力加强“海城南果梨”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力度。“海城南果梨被国家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使南果梨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了确认和保护。我们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在南果梨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优势,通过宣传“海城南果梨”产品,保护其品牌,使用其标识,提升其声誉和地位,促进南果梨产业化的发展。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南果梨产业发展的载体,要把南果梨产业化做大做强,必须要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载体。只有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广大果农组织起来,积极推进统一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服务,按标准化要求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南果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解决贮藏保鲜、深加工和市场开发,千家万户想干而干不了的问题。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承接政府的各项政策扶持、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与指导,来提升南果梨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使广大果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达到持续增收的目的。7、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销售方式方法。建立销售队伍或合作组织,研究国内外市场特点,利用南果梨耐贮运的特点,填补国内外淡季市场。通过政府渠道,与其他特产农作物组合包装,走电子商务、配送渠道和礼品渠道,增加产品价值。南果梨这个特色果品,应加以保护和发展,但受品种退化和老梨树退势及市场影响,果实品质下降,卖价不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应引起各级政府的 最后,中国园艺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水果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刘凤之研究员表示,南果梨不仅是海城、鞍山以及辽宁地区的特产,也是中国梨产业中的一个特色产业。为将这一产业做强做大,需要领导的重视、技术的支撑、市场的开拓,中国园艺学会愿携手海城,努力将南果梨产业发展壮大,让中国南果梨第一县更加名副其实。
据不完全统计,南果梨是海城市地区的特色优质果品,目前发展规模达到30万亩,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左右来自南果梨及相关产业,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元以上,同时也带动了生产物资供应销售、果品保鲜销售及销售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每年综合产值15亿元以上,是东部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北京新天地、家乐福、京东采购、大润发、E春富农等5家国内知名采购商参加这次会议。近年来,为彻底解决南果梨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的现状,海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南果梨“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地位,重点实施了南果梨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创建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改进施肥和授粉方式、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健全技术推广体系、扶持果品保鲜加工环节、启动“南果梨进京工程”等关键性措施,提质增效工程有效地示范和带动南果梨产业的稳步提升发展。据了解,此次与会的专家级人物都是来自国内梨科研院所的果树知名专家,他们的指导与评价将对海城南果梨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点击下方蓝色字“阅读原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