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2日,在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上,城建设计带来了不少新技术,其中一部分或将在上海率先登陆。
UP地下停车库平米停辆车由城建设计总院正在研究的UP地下停车库,采用垂直竖井新工法建造超深圆形竖井,是中国首个采用VSM工法的地下停车库。UP地下停车库可以地面占地平米的面积内停泊辆汽车,高效地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所,为停车缺口较大、但又较难开展地下工程的商业中心、旅游景点、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停车场建设服务。占地面积小:UP停车库只需要占用m2的地面场地。常规地下车库的面积约为40m2-50m2,而UP地下停车库降为10m2左右,大大节省了地下用地。同时施工中采用的预制拼装技术,对周边影响非常少。超深:30m~70m的深度。全自动机械:机械化停取车,人员无需进入车库。海绵城市路面如海绵般吐纳自如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在应对极端天气时能像未经开发的森林和土地一样,具有吐纳自如的良好“蓄水弹性”,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城市。城建设计总院副总工黄瑾接受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
普陀桃浦科技智慧城是上海市今后一段时期着力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城建设计总院正在编制的《桃浦科技智慧城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将以创新转型、智慧生态为目标,通过系统治理(海绵体保护+源头改造+大小排水系统建设)、多类型(老城区+已建+新建)、多目标(水质+回用+CSO控制)、多落实途径(有机更细+单独改造)相结合的手段,为桃浦打造一流的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实现桃浦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人性化的发展理念。设计过程中,城建设计总院也依据桃浦智慧城绿地率较高的特点,发挥绿地系统“渗、滞、蓄”的功能,减少雨水的直接外排量,最终提高城市雨水系统的标准。
综合管廊终结“马路拉链”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管线公共隧道,其建设可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为管线提供集约、高效、安全、永续的保护。临港地区作为未来上海重要的战略发展高地,据规划,临港新城将建设干线综合管廊80km,其中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的北岛西路综合管廊工程成为率先建设的示范项目,也是上海申报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拳头项目。在该项目中,城建设计总院首次采用预埋式成品支桥架系统和机械人巡检技术,确保管线安装便捷和运营安全;首次在上海地区将天然气管纳入了综合管廊,设计采取诸多措施确保燃气运行万无一失;同时首次在平原地区将重力流污水管纳入综合管廊,开发出一套重力流污水管道在管廊内布置技术,彻底解决管道堵塞等问题,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参考。PC桥梁百吨级“大块头”全预制所谓制拼装桥梁,是将桥墩和桥梁的主要构件在工厂集中预制,运到现场拼装。作为全国第一条“全预制拼高架装桥梁”,城建设计总院设计的嘉闵高架路(G2~S6)预制化率达到了80%,几乎所有主要结构部件都在工厂内生产完毕,然后再运抵现场进行拼装。相比于在市中心工地现场现浇、现拌水泥的传统工艺,集约化的工厂生产避免了混凝土构件浇筑对于环境的污染。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现场工期缩短50%,工地工人减少60%,对交通影响减少50%,投资总额不增加。BIM业主、设计院、承包商协同工作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城建设计总院自年开始,以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为依托,开展BIM技术示范性应用探索;年成立BIM设计研究中心,对总院的BIM发展综合部署、统筹管理、示范指导,使BIM技术在总院迅速普及,掌握BIM技术的员工数量达到员工总数的25%,在数以百计的工程项目中成功运用BIM技术,并且在世博、迪士尼、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等重大工程和领域均采用了BIM技术,获得了卓越效益。智能交通公共交通更具吸引力与传统交通产业比较,智能交通的总体功能是通过改进交通网络的管理者、使用者和其他用户的决策,从而改善整个运输系统的运行。城建设计总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交通研究与应用的单位之一,年《高等级公路交通监控系统》课题成果在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上成功应用。年开展ETC试验,奠定了ETC规模化应用用基础,随后承担了长三角联网ETC系统设计并编制了相关技术标准。近年来承担了《上海迪士尼数字化乐园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高分综合交通遥感应用示范系统先期攻关》(国防科工委)、《基于预测和方针技术的世博园区人流控制系统研究》、《交通运输行业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交通部),及《淮安有轨电车信号控制系统》、《珠海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等大型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