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城天气
海城美食
海城房产
海城医院
海城新闻
海城交通

海城牛庄曾经有多牛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海城老家群”再点击“   年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年,清咸丰八年),大清帝国再次以多负少,在英国强盗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于天津卫签下了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因是承袭《中英南京条约》一脉,又称《中英续约》)。老大帝国的主权进一步被破坏,使得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展到华南、长江流域和东北,强盗们更加靠近中国出口货物的产地和进口货物的行销地了,也更加得手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的资源了。《中英天津条约》第十一款规定:“……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英商办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船货随时往来。至于听便居住、赁房、买屋,租地起造礼拜堂、医院、坟茔等事,并另有取益防损诸节,悉照已通商五口无异。”   辽东半岛根儿上的牛庄,就此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建在营口的牛庄邮便局旧址牛庄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陆路、水路贸易中心,有盛极一时的繁荣。这个被英国人钦点的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开放口岸,今天已无法找到兴盛时期的影子。现在的牛庄只是鞍山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海城市西部的一个乡镇,叫做牛庄镇,距海城市区20公里,总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3.7万。   而同为《中英天津条约》中的通商口岸,烟台(即最初的登州,现蓬莱市)、台南、淡水、汕头、琼州、南京、镇江、九江、汉口,到现在都至少维持了一个城市的规模,有些地方至今仍然是地区性的交通枢纽。牛庄,怎么就衰落到如此地步?   确切地说,现在牛庄这个地方,在年后,就没有真正的繁荣过。前台刚给报了个号,出台前就被营口换下来了!   辽河支流太子河下游左岸的牛庄,三国时(公元年前后)即是一处渡津,那时,这里河道深阔,靠泊条件优越。辽、金时,辽河在牛庄附近入海,商船(民间称为“牛子”)云集于此,故名牛庄。到明初,牛庄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   明洪武四年(年),残元将领纳哈出打进牛庄,烧掉的仓粮就有10万余石(市斤为1石),陷没军士余人。明洪武九年(年)时,牛庄置辽海卫,与当时的海城是一个级别,海城置海州卫,同隶属于设在现古城辽阳内的辽东都指挥使司统制。明朝政府不仅在牛庄设关收税验卡,为了防范日本海盗侵掠,还在牛庄屯兵并建立城堡。   牛庄设堡驿之后,明朝政府将一度由山东登莱到旅顺口供给辽东驻军粮草的海运线,转运到牛庄的航线。明《海道经》曾有记载:“自铁山西北行,经牧羊城、羊头洼、双岛、猪岛、中岛、北信岛至盖州套;然后,一路看盐场,西看宝塔台(葫芦岛),便是梁房口(营口),进入三岔河(辽河),收牛庄码头抛锚。”牛庄太平桥旧景和平年代,罢兵黜武,到明洪武十一年(年),辽海卫降为牛庄驿。《明实录》洪武二十四年(年)就有“九月癸卯,置广宁中屯、左屯二卫。先是舳舻侯朱寿督饷辽东,另新编上卒至牛庄码头屯守”的记载。此际,虽然行政级别下调、驻军人数减少,但作为经济要道上的水陆码头,牛庄依旧繁荣。   明末清初,牛庄是明军与后金的拉锯地带,牛庄的经济和战略位置又重要起来。   后金占领牛庄地区后,于明天启三年(年,后金天命八年),重修了牛庄城,并设有城守领兵驻扎。作为前沿地带,明崇祯元年(年,后金天聪二年)4月,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再筑牛庄城,因修城民夫劳苦,皇太极赏牛40头。翌年,皇太极亲视牛庄,命将城墙增至二丈二尺五寸高。牛庄清末街景从相关文献上可以查到,作为水运码头、南北贸易集散地的牛庄,明末清初,江、浙、直、鲁、闽、粤等地的商人到牛庄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他们在牛庄建立了互助联谊性的商会组织“冀兖青扬馆”。到清乾隆时期,牛庄全城有大小商号余家,幌杆如林。随着牛庄经济贸易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牛庄街内建有佛教、道教大小庙宇几十处,有僧、道、尼姑百余人。清顺治三年(年)在牛庄南郊,还建起了辽南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可见当时牛庄是繁荣的“大城市”。   清康熙二十一年(年)4月,康熙皇帝来东北祭陵拜祖游千山时,曾驻牛庄城内。此时的牛庄,已经成为辽河下游重要的口岸,也是辽东乃至东北与南方沿海各省经济交流的唯一重要海运通道。牛庄清初繁荣时期的古城图明、清交替,江山不稳,两朝都实行了一段时间的“海禁”,一度断绝了东北与沿海各省的海运往来。清康熙二十三年(年),清廷收复台湾,统一海峡两岸后,在全国上下的强烈呼声中,海上贸易开禁。到清雍正年间,牛庄又成为“舳舻云集,日以千计”的转泊码头。现在,旧时的繁荣牛庄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封中,但至今立于牛庄的太平桥、牛庄桥和路通桥,仍然在牛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这正是当时繁荣牛庄城的有力佐证。   牛庄太平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年),是牛庄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牛庄路通桥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年),咸丰十一年(年)重修。桥南有两条大路,一条通往感王镇和大石桥(古耀州、盖平);一条直达营口。牛庄桥是牛庄通往海城的必经之路。   那时的牛庄作为东北地区沿海的一个重要商贸、物流中心。清廷在牛庄设有海关,即山海常关,亦称山海钞关。清康熙三十三年(年),户部差部员督收税捐的山海常关在牛庄设立了山海常关的征税机构。但从《海城县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牛庄在清乾隆末嘉庆初时,已经渐进失去了其重要港口的地位。但资料显示,嘉庆二年(年),清政府赢余额定牛庄山海常关的税银还能达到两。   牛庄港由于受到辽河天然河道及河床淤积所困扰,辽河上游水流挟带泥砂不断淤积,造成嘉庆年间三岔河附近航道淤浅,最终大船已不能抵达牛庄港,而改停泊其它港。先后取代牛庄港的港口有白桦沟、田庄台、兴隆台,继而是没沟营,年(清道光十五年)清政府在没沟营设立牛庄钞关的巡检机构。年(咸丰四年)牛庄钞关在没沟营设立分卡,借以掌握斗秤及税收等业务。 内河航运时期,牛庄港是个大港,但那只是对应于农耕社会和内陆贸易,船虽多,人亦忙碌,但那只是内河和近海的半大船,而西方列强所强加给中国的,则是大工业时代的海洋贸易。内陆河港河道是承载不了远洋大轮船的,牛庄自然要让位于海港。西方列强在入侵中国之前,是作足了功课的,游客和传教士都充当了出色的经济间谍角色。因军事、经济上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牛庄也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垂涎。年《中英天津条约》,牛庄与登州、台湾、潮州、琼州一起被列入通商口岸。“牛庄”这个名字也就此“闻名于世”。年11月16日,清政府于北京街头公布年4月3日牛庄开埠。当时是把开埠的码头设在离牛庄城最近、较适宜的枭姬庙(现在称为小姐庙)码头,此处位于太子河入辽河口附近,距牛庄城4公里。年5月,英国领事赴牛庄勘查,准备正式开埠。牛庄城云板但英国领事一来,牛庄的开埠,却如登州(后改为烟台)和潮州(后改为汕头)的命运一样,发生了变化,且境遇远不及前两者——牛庄被营口冒名顶替了。   牛庄开埠的地点,最后被英国人硬赖着选在了营口。从现在行政区划上看,牛庄的确紧邻营口市辖域。那怎么就把要开在牛庄的通商口岸,变成了营口了呢?   据营口文史资料记载,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密迪乐率员来办理牛庄开埠、筹建牛庄领事馆,军舰到没沟营就登陆了,2小时的街面调查后,发现没沟营此时已形成街市,商业繁华,码头上有来往船只装卸货物。又去牛庄考察,发现牛庄虽然依旧是个人口众多的大镇子,但其港口河道淤塞,要发展为面向世界的港口和商埠,已经不具备条件了。英国人进行海上贸易需要的是海港,必须能够及时地吞吐大量的海内外出、进口商品。英国人马上意识到《中英天津条约》认定的牛庄,已经是旧皇历了,牛庄不但只是一个没落的内河港口,而且它的港口职能也早已经外移到没沟营了。   于是,密迪乐就与负责牛庄通商事务的山海常关监督瑞麟交涉,以“牛庄距海口甚远”“停泊不便”为由,违背条约在没沟营三叉庙附近开设领事馆,将“没沟营”称为“牛庄没沟营港口”,并开放为通商口岸。由于这个原因,营口港冒名牛庄港达七十年之久。《海故》一书载:“大辽河入海埠头,初设牛庄,继乃迁于没沟营,外省商贩仍曰‘牛庄海口’,没沟营以‘牛庄’称长期传于海外”。没沟营演变为营口,是“没沟营口岸的简化”。牛庄太平桥柱头及护城河昔日的牛庄内河港口没有实现复兴的机会。相反,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营口的海洋航运港口地位得到了确立。年(清同治三年)5月9日,清政府于没沟营设立山海关,亦称牛庄海关。当时的中国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命捷·马吉为牛庄海关的首任署税务司,并于6月18日正式发布开设牛庄海关的第7号命令。牛庄海关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出口轮船及所载货物和旅客行李物品,邮递物品进行检查监管,征收进出口关税,以及查缉走私。同时,包揽了港务、海务、海口检疫、海事工程及气象观测,并兼办了邮政,成为一个“国际官厅”。年至年,牛庄海关总计征收各项税钞大关平银达.9万两。   据海关资料记载:与牛庄,实际上是营口,通商的有美、英、德、法、俄、丹麦、荷兰、挪威、普鲁士、瑞典等20多个国家。继英国在营口设领事馆之后,又有法国、瑞典、荷兰、挪威、美国、俄国、日本等也在营口市街上开设了牛庄领事馆。营口成为东北沿海第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也成为西方列强在东北进行海上贸易的唯一门户。“市以港兴”,营口市街也愈发繁荣起来。   营口港地位的巩固,以及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特权的衰竭,营口终于甩掉了列强强加给他的外套“牛庄”,用起了自己原有的名字。而牛庄,作为衰落的内河港口则淹没在历史和大自然的沧桑巨变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牛庄因其地理位置和遗传的工商业思想意识,成为海城西部的一个经济重镇,也因与营口千丝万缕的联系,沾上了些许西洋的色彩,如镇内有洋人居住,并建有天主教堂等等。

来源:微鞍山◆内容涉及所有素材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chengzx.com/hcms/771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