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市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市委市政府“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和构建“三个互动体系”要求,在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锐意改革,攻坚克难,优化服务,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01
党管人才制度进一步夯实
制定出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日常调度、督查抽查、激励奖励、服务对象评价等“党管人才”四项制度,推动形成部署、落实、督考、激励、评价的工作全链条闭环体系,省委组织部给予肯定并推广。建立市人才办办公会议制度,坚持集体“定期议才”,确保人才认定决策民主、科学严谨。研究制定《关于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招工招才的若干措施》,发挥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联系紧密、互动性强的优势,推动基层人才工作者、网格员、驻企信息员、志愿者协会等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帮助企业招工招才。
02
人才支持政策不断完善
围绕建设“办事方便”营商环境要求,制定出台《鞍山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实施办法》,优化升级高层次人才认定政策,认定程序压缩33.3%、申报材料压缩75%,认定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推动高层次人才认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今年共认定高层次人才3批次36人,兑现各类人才奖补资金余万元。组织协调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新编制《鞍山市名师工作室奖励实施细则》《关于完善鞍山籍北京医学专家联盟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等10项配套文件,不断升级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努力构建务实管用、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03
“三院经济”人才工程稳步实施
“院士经济”汇聚强大智慧动能,连续2年开展“院士鞍山行”活动,52位院士受邀来鞍开展合作项目41项,转化科技成果22项;举办5场“院士云讲堂”活动和7场院士高端对话会;建成全省首家院士服务基地,为院士专家提供宜居宜业工作生活环境。“研究院经济”点燃科技创新引擎,与上海深兰科技共建东北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开通东北首条智能公交线;海城市与辽宁工业大学组建“辽宁工业大学海城研究院”;迈格钠成立国内首家省级磁动力创新中心,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鞍钢集团与东北大学建立先进材料工程研究院,助推企业实现关键技术革新。在研究院龙头带动下,鞍山已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9家、省级家、市级家,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至10.45件、居全省第三位。“院校经济”成为引育创新型人才主力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聚龙股份、九股河食品、嘉惠广播电子技术、铭洋汽车销售等4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引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引育博士62名,并获批“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学校转移中心在省内技术转移机构中位列首位。鞍山师范学院落户博士56名,成立社会治理学院,聘请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教授及其专家团队10余人进驻学院兼职服务;学校“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建成省内首个校政共建的社科智库模型。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并超额招生。全市累计有家企业与家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校地合作联盟高校达所。
“院士鞍山行”之院士大讲堂鞍山会场系列活动相关报道
鞍山市院士服务基地落成启用
深兰科技东北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
校地合作联盟成员单位招生、招聘会信息发布
04
企事业单位“双轮驱动”引才工程成效显著
创新实施企事业单位“双轮驱动”引才工程,“一轮”着眼解决事业单位优秀人才短缺问题,重点推进“名校优生”计划,采取面试考核方法,为全市事业单位引进67名“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以上毕业生;“一轮”着眼解决民营企业引才难问题,重点推进“人才援企”计划,首批试点引进21名优秀人才全职援助服务13家企业建设发展。此外,研究制定《鞍山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鼓励企业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并按照年薪10%至50%予以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本地人才同等待遇,现已柔性引进大庆油田地质导向仪器研制学科带头人范存等各类高层次人才98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名校优生计划:赴“双一流”建设高校招聘事业单位所需人才
人才援企、柔性引才
05
招才引智多管齐下、多点开花
发挥企业、人才、驻外机构等多点支撑作用,全年累计吸引高层次人才人,引才数量大幅增长。坚持“以企引才”,发挥福鞍集团“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骨干企业人才承载平台作用,全年引进海外科技人才11人;依托“北方国际健康城”,对接专家团队近千人。坚持“以家引才”,持续开展“全球鞍山人”“钢都学子看家乡”等品牌活动,全年吸引名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来鞍就业创业。坚持“以才引才”,做大做强“鞍山籍北京医学专家联盟工作站”,组织70余名联盟专家与我市7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名师带徒等项目合作。坚持协同引才,制定出台《鞍山市双招双引工作联动机制》,与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组成“双招双引”团队共赴上海引进项目和人才;建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招才引智工作站,构筑引才“桥头堡”。
12月15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可可带队赴鞍山驻粤港澳办事处考察调研,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招才引智工作站”揭牌
市人才办、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组成“双招双引”团队赴上海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主题活动
“全球鞍山人”品牌合作洽谈
第二届“千名学子看家乡”活动
06
“双创”工作实现重点突破
以岫岩县“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和高新区“国家双创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为牵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福鞍集团燃气轮机有限公司、精华新材料股份和星空钠电3家企业建立“海智专家工作站”,鞍山科技大市场获批“省创新方法示范基地”。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3个,获批省重大专项2个、省重点研发计划4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启动基金项目7个,14家企业在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雏鹰企业83家、瞪羚企业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双创”平台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依托辽宁精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我市首家“海智工作站”并授牌
07
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着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举办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端对话会、青年学术年会、省十四届学术年会,邀请余位科技工作者、青年企业家等来鞍交流合作;举办“鞍山镁合金产业发展”在线签约活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市政府、海城市、辽宁科技大学、中昊镁业分别签署战略协议。着力营造敬才爱才氛围,打造“五位一体”宣传矩阵,人才工作亮点成果得到国家和省级媒体争相报道。其中,《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6篇,《中国人才》杂志刊发10篇,《辽宁日报》刊发5篇,人民网、新华网、辽宁先锋网等网络媒体刊发38篇。依托“鞍山市人才办”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