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的成果精彩纷呈,针对陆家嘴局部区域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多样性和活力提升、慢行空间连续性和品质提升、多主体商务区更新机制、智慧街区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多种规划策略和解决方案。
自主街区
参赛编号:LJZ0004
获
一等奖
同时获得公众参与奖
单位名称
东南大学、早稻田大学、同济大学、哈佛大学
团队成员
东南大学:袁心怡、韩迎、徐晗婧、刘梦茹、南雅卿、赵晨西
早稻田大学:洪杨
同济大学:董紫薇
哈佛大学:谢玙
作品视频方案介绍
1.场地分析
本次场地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中心区内,毗邻东方明珠和陆家嘴地铁站,设计范围为陆家嘴中心绿地周围商务区地块。
在场地分析研判上,方案建立大数据分析框架。通过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对街道服务效率、街道人性化程度,街区功能以及街道使用倾向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以及对场地使用者的访谈结果,识别了出场地多元使用群体的活动时段,空间热点,并评价了交通服务状况。
2.问题研判及方案生成
通过“大数据研判+实地调研分析”的逻辑框架,总结出场地现存的多种问题,包括了慢行体验差、公共空间质量差、缺乏活力、功能单一,建筑封闭等。
针对上述问题,规划构建了引入胶囊巴士、引入交通交通管理系统、引入智能可变铺装、引入智能活力细胞、底层分时开放、引入城市大脑、引入信息共享平台等七大策略,以此指导设计方案的生成。
根据七大策略内涵,本次设计主要通过构建自主交通、自主活力和自主城市大脑三大系统来实现基于数据实时反馈的陆家嘴未来空间设计策略。
3.自主·交通系统
在自主·交通系统方面,引入胶囊巴士系统,出行管理系统解决场地交通问题。引入胶囊巴士取代私家车,重新划分路权,打通慢行断点;合理布置站点,保障运行效率;引入出行管理系统,联动地图APP,根据实时运营信息,规划最优路线。我们针对场地使用人群,投放了通勤、娱乐、适老三种类型胶囊巴士,并结合人流数据反馈实时调整巴士运行路线、投放数量和停靠站点。
胶囊巴士与智能信号灯联动,保障其优先通行权;在胶囊巴士通过时,巴士道路两侧会发红光来提醒行人不要通过,没有巴士通过时,行人可以在街道上自由穿行;巴士驿站与餐饮休闲空间结合进行设计,其信息投影屏会显示巴士的到达时间和运载人数。
方案还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城市人口地理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对交通拥堵情况、空间热点等进行分析,支撑规划设计策略的形成。
4.自主·活力系统
在自主·活力系统方面。引入搭载全息投影屏和压力传感的智能可变铺装,引导人流,创造空间活力点;引入可变智能活力细胞,补充场地功能,填补城市肌理;并结合场地打造创客嘉年华、滨江悦动带、宝可梦公园、未来智慧广场等活力节点。我们在智能铺装上投放了体感互动游戏、宣传画面、营销广告等功能;设计了自由摊位、商铺等多种模式的智能细胞,并结合人流来实时调整铺装和细胞的活力热度和工作状态。
智能铺装在不同时间段、针对不同使用人群会调整自身的活力热度和放映内容,如上下班路上播放舒缓的画面,平时播放3D互动广告,周末节假日提供体感游戏等;活力细胞可以提供租赁摊位可以售卖文创产品,可以为周边居民、办事人员提供咖啡简餐和休憩场所。
通过铺设遍布场地的智能可变铺装与建立智能活力细胞设施,方案由“点+线+面”系统地实现数据实时反馈下的街区活力提升。
5.自主·城市大脑
在自主·城市大脑方面。引入搭载城市数据、城市算法和城市计算三大资源平台的城市大脑,辅助街区进行交互式运转。通过搜集手机信令、高德路网、铺装压力传感、胶囊巴士运营、智能细胞使用等街区数据进行运算,城市大脑可以实时调整胶囊巴士运行线路、调整智能铺装的活力热度和放映内容,控制交通信号灯、分时停车收费,调整活力细胞的工作模式,调整底层商业的经营业态等。
引入城市大脑-信息共享平台从规划建设和街区运营阶段全方位辅助街区进行多主体渐进式更新。
6.弹性设计导则
我们对街区进行了宏观的三大系统规划和微观的节点空间设计,最后对街道进行了分类,并提出弹性设计导则。
7.未来发展愿景
三大系统的引入,能有效提升街区功能混合度、慢行连接度、公共空间活跃度。
通过智慧交通建构、活力设施赋能、城市大脑控制,我们畅想创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端前沿、充满活力、多元共享、能够自我调控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陆家嘴未来商务街区。
(供稿:市规划院)让上海因我们更加美好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