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唐王山大悲古寺简介
在距离海城市区南五公里左右的唐王山车站的东侧,有一座海拔不过一百三十米的小山。它就是海城的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山,唐王山,原名叫平顶山。
唐王山的传说:相传,唐王李世民率兵东征时,曾与部将薛仁贵在这座小山顶上下过棋。山上有副神奇的石头棋盘,石头棋子可以在棋盘上前后移动,却怎么也拿不下来。山顶上有一块平地,称之为“脱靴顶”,是当年唐王脱靴子抖落出来的土形成的。山上还有唐王留下的石锅和马蹄印。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小山叫做“唐王山”而流传至今。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在这里采石开矿,山上这些遗迹已不复存在了。
在唐王山东南方的三皇山上,原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庙,唐王山大悲寺庙。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来到唐王山。有一日,唐王在睡梦中,梦见南海大士观音菩萨点化于他,说唐王有一劫难……由于菩萨的解救而使唐王逃过了危难。唐王回朝后,便下旨重修庙宇。唐王山大悲寺庙,便由此而建。
《鞍山市文物志》:据文字记载,唐王山大悲寺庙始建唐朝,原古庙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正房五间,东厢房四间及门房六间。西院建有正殿三间,东、西各有配殿三间。前有山门,两侧分别建有钟、鼓二楼。庙内立有两块高大的七孔透龙碑,分别是重修古寺时的碑记和功德碑。庙前空地上,原来有古时栽植的繁茂的枣树林。现仅存二十余棵。
多年的历史轮转中,古庙虽经辗转复修,还是逐渐废旧不堪。为开发旅游资源,一九九二年原庙被迁至海城毛祁镇曹家堡重建。所存的两块龙碑也被迁至那里的大悲庙前。
唐王山大悲古寺,乃是观世音菩萨应化道场。二零零零年七月,海城当地的有缘之士和信众为弘扬历史文化、再现名胜古迹,自发捐资近三百万元,在三皇山古庙旧址重修了现在的大悲古寺。
谭林长(介绍大悲古寺):“唐王山大悲古寺,始建于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后那次复修的时候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为的破坏加之年久失修,又因无人管理,古寺破旧不堪。后来信众们自愿发心,于二零零零年把这古寺重新复建。一是为了弘扬佛法,二是恢复古迹利益众生。古寺保存下来的古迹有:一口古井、一棵古槐,还有两棵香柏,都是当年遗存下来的古物。还有两块七孔透龙碑,现在被移到南边大悲寺去了。”
经过四年多时间,寺庙已经基本修建完成。今日的大悲古寺,依山而起,举步而建,庄严清净,殿堂布局座落有致,青砖碧瓦,石阶护栏,交相辉映。梁柱彩画,雕龙刻凤,规模宏大,形成了一处气势宏伟的仿古建筑群。堪称是海城的一大景观。
谭林长:
“现在我们重新修建大悲古寺,还是按照原来的格局。宫殿的位置和原来相同。原来的大殿是供奉着千手观音,现在恢复了观音殿。东院是供奉着道家的‘无量天尊’。
唐王山大悲古寺的建筑格局与其他寺院不同,其他寺院的建筑:佛教就是佛教,没有其他的教。我们大悲古寺建筑格局是根据佛教中讲六道轮回,讲法界,我们是把法界搬到现实来了,示现给大家看:有佛道、有仙道、有人道、有地狱道、有畜生道。所以说我们主要是来教化众生,让我们都能成佛道。并不是搞迷信的。“
唐王山大悲古寺的整个建筑大体由东西两条中轴线组成。西线由山门、正殿(又名‘不肯走观音殿’)、大雄宝殿和露天观音四层殿院构成。东线由百姓祠堂、关圣帝君殿、太清殿和玉皇殿三层殿院构成,另外在寺院西部的上方建有护法殿,下方是念佛堂、斋堂等建筑。整个建筑群由高大的砖墙四周环绕。
来到古寺近前,只见山门建在高高的石阶之上,双层斗拱飞檐高高扬起。上层檐下悬有一块‘大悲古寺’的匾额,下层檐下悬挂‘南无阿弥陀佛’。两侧柱子上有诗云:“唐王一去留古刹沧桑虽幻真心在”,“故国方兴乐有情日月惟新大道流”。
角门旁悬挂着“中国辽宁海城唐王山大悲居士林”和“佛陀教育大悲居士林慈善基金会”两块金字牌匾。?
进入山门,门内两侧立有高大威严的哼哈二将,把守着寺庙的大门。两侧角门内对应竖立着“东北普陀山”、“唐王山古刹”两块石刻。石刻背后刻有诗句,以赞古刹之盛誉。
进门内,一碑石耸立,上刻《史记》,记载着复修古庙的缘由和经过。经过山门,抬首仰望,只见花岗岩的石阶举步而上,直通上一层殿院。传说,唐僧西天取经曾遭八十一难,因而这里的石阶也修筑了八十一级。
在石阶中间的两个缓台上,各有一块石碑立于正中。下面一碑正面刻有《为人之道》六言诗句,上面一碑刻有《观世音菩萨灵感真言》的碑文,背面则是捐资者的名单。
登上八十一级石阶,便是大悲古寺的正面殿院。整个院落都是按照旧时的面貌仿建而成。座落在最前面的是形式别致的法王殿;东西两侧一副对联写到:“大肚能容包涵色相”、“开口便笑指点迷途”。殿内居中是袒胸露肚笑容满面的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的神像,弥勒佛背面是护法韦陀菩萨。
法王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修造华美的纯木结构的钟楼、鼓楼。楼内放置着仿古而造的铜钟和木鼓。进入殿院,一座高大的石峰香炉和三层的宝鼎立于院中,院阔三间的不肯走观音殿建于台阶之上。殿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滴水观音、和杨枝观音。
正殿下方的台阶两侧有两棵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香柏树,原来是枝繁叶茂。
谭林长(介绍):“这棵树距今三百多年,是古时遗留下来的侧柏,叫香柏。很有价值。虽然经过好几百年了,但是它还是那么坚硬挺拔的矗立着”。
相传,乾隆皇帝曾到过此庙,还亲自提水浇过此树。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为伤损,现只残存两株枯朽的树干了。而在殿院东侧的一棵已有三百多年的槐树,又称白龙古槐,却幸存下来。
谭林长:“这棵大树叫古槐,是唐朝的国树。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想一想,古人栽树,让我们后人乘凉,古人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那今天我们更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爱护这个古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这棵古槐,树干粗壮,枝叶参天,春天花香扑鼻;夏日可遮阴纳凉。
正殿的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分别是地藏殿,和达摩祖师殿,殿内分别供奉地藏王菩萨和达摩祖师像。绕过正殿,登上陡立的石阶便是气势夺人的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檐下悬挂高大的‘大雄宝殿’的匾额。殿内前排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后排左右两侧,分别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两边分立十八罗汉像。后面是倒坐观音。
大悲古寺中,最为壮观的建筑是位于整个殿院最高处的露天观音像!
越过大雄宝殿,经过两对石阶。便可以见到这座形式奇特的建筑。露天观音立足的基座是一个八面结构的藏经阁。藏经阁它的外壁是蓝天云朵的彩绘,四周修有围栏。正面为殿门,其余七面半圆形拱龛槛位各有一尊菩萨的浮雕像,塑造细腻,形象逼真。上面是金色的莲花宝座,露天观音就立于其上,她总高十六米。由玻璃钢材质铸成,观音面貌慈祥,手持甘露净瓶,婷婷玉立、栩栩如生。这一精美别致的建筑,令人赞叹不已!
在露天观音的西北方建有老母洞,洞内供有观音老母坐像,山顶的巨石上还立有镇山宝塔。
寺庙东线的第一层建筑是百姓祠堂,祠内供奉百家姓的祖先。“天恩地恩祖恩知恩报恩”、“云变雾变风变真心不变”。越过祠堂,顺水泥铸成的(甬路)而上,只见两侧山坡上绿树成荫,这里还有当年古庙所遗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枣树。
登上石阶,第二层殿院太清殿,前面的关圣帝君殿便进入我们的视线。它的建筑式样与法王殿大致相同。殿内居中为关公关云长的座像,两侧分别是手持大印的关平和紧握大刀的马夫周仓。
这个庭院正殿太清殿是五间硬山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是道家祖师:道德天尊、原始天尊、灵宝天尊、药王和慈航道人。殿下是面阔三间的东西配殿:东为三皇殿,供奉着天皇帝君、地皇帝君、人皇帝君等神位;西为三宵殿,供奉着琼霄娘娘、地霄娘娘、云霄娘娘等神位。太清殿殿院中心三层宝鼎的南侧,有一口古井,名曰:青龙泉。它是古庙所保存下来的一处古迹。
谭林长:大悲古寺的古井,这个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个水非常甘甜。是纯天然的,不管夏天有多么的旱,它的水依然那么多。也不往外渗。当初刚建庙的时候,刚恢复建道场的时候,那个井水的高度已经到地面了,但是那水不往外流。特别特别的好。
清龙泉井口直径不过一米,井壁由青石垒砌而成,距地面三米左右即可见到水面。虽然处在半山腰处,井水却不外流,四季充盈。据说在古时开法会时,曾有万人用水,此井不枯。可谓古刹一大奇观。
当年乾隆皇帝就是用这口古井的水浇灌古树的。至今清龙泉仍是水清透彻,甘甜爽口。许多到寺庙来到香客都要饮上几口,消暑解渴,一饱口福。
东线最后一层殿院是玉皇殿。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神像。
在大雄宝殿的西下方,通过边门,便可进入一间硬山式的建筑。这里是护法殿,殿内供奉着诸多护法神像。
在整个寺庙的最西部还有念佛堂、斋堂、以及寮房等建筑。是香客、居士们活动、休息的地方。
今天唐王山古寺庙已完全改变原来的模样,一座气势非凡的大悲古寺,以其壮观的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使发起者和建设者们深感欣慰!
唐王山大悲古寺是远近驰名的观音菩萨道场,是一所佛陀教育的学校,专修专弘净土念佛法门,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里人流终日不断,香火繁盛。
每当农历初一、十五。尤其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和四月初八。举办法会的时候,大众同修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前来参学。寺庙内外人如潮涌,盛况空前。
谭林长:随着恢复大悲古寺的日益完善,我们大悲古寺呢,利益众生有了具体安排:成立了大悲古寺慈善扶贫基金会,我们要做利益众生的事,要脚踏实地的为众生服务。扶贫助学、尊老爱幼,让众生能够真正的领会佛法,运用佛法。让大家都能献出爱心,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
观览古寺胜景,作者深有感慨,即兴赋小诗一首:“唐王征东梦一场,千年佳话美名扬。
惊呼不见旧时庙,只缘古刹换新装“。
但愿唐王山大悲古寺的复修,能让人们初衷如愿!为再现古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做出一份贡献!使它成为海城乃至辽宁地区令人瞩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悠久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宝贵的文物古迹需要我们来珍惜与呵护。唐王山大悲古寺的重建,又一次再现了海城历史上著名的一处文化古迹。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除了保存下来的古柏、古槐、古井以外,几乎看不到原来寺庙的影子,却能让人们在这些遗存和现实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时代的境迁和盛世的繁荣。
今天,随着唐王山大悲古寺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它已成为广大信众与同修们朝拜和学习佛法的道场,也将为弘扬历史文化,发展佛教事业,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大悲古寺简介:位于辽宁省海城市的大悲古寺,是一座净土宗修学场所。主要以持名念佛为主,大悲古寺是一座古老寺院,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乃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应化道场。寺院所有建筑是法界的再现,表四圣六凡法界。是一所艺术的教学殿堂,愿一切众生闻法得度,转迷为悟,离苦得乐。
道场修学分四个区域,有儒家基础教学区,学佛接引区,大众共修念佛区、闭关自修区。道场主要依止上净下空老法师教导如法行持,四众持戒严谨,道风纯朴,各种佛事活动、食宿、法宝全部免费。
年开始每月初一、十五举行三时系念法会。每次参加人数人以上。直至年四川地震后,应净空老法师呼应,大悲古寺四众同修发心做场三时系念法会,回向法界众生,化解世界灾难。荷担如来,绍隆佛种,延续佛灯明,唯愿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共建和谐社会,打造人间净土。
观世音菩萨灵感真言:千万思路通此山,何人晓得这是岸,观音倒驾解脱船,指点迷人度有缘,往生西方不用钱,只需放下世间贪,三业清净时时检,四相空过刻刻现,无上正等觉正净,圆满无碍佛现前。修行不执经念咒,一句弥陀大经典,心悟开解观自在,外觅何得觉性来。世人迷惑权势时,未见尽头空去来,八苦难逃不自在,知足常乐开心怀,福寿无量何因起,放下世间极乐来,为师何曾妄过语,妄语业报阿鼻狱,众生允允哭凄凄,何时醒悟自归依,佛法末期风波起,执着神通忘真己。神通外因一时现,灭时似灯室内暗。劝诸同修弥陀念,自做如来神通全。
西方极乐金灿灿,只需有愿不需钱,众生愿同师踏莲,甘为垂护永不返。
山墙正面还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两行金色大字。东西两个角门分别是“般若门”和“解脱门”。
大悲古寺网站祛除白癜风黄金周治白癜风重庆哪家医院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