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高跷是辽南高跷秧歌的重要分支,广泛流传于海城市及周边地区,传承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海城高跷常由七副架(14人),多则十二副架(24人)组成,人物有生、旦、丑等行当,表演形式分“过街楼”“大场”“小场”和“下武场”。海城高跷的表演包括三种:一是以舞为主,稳中有动,浪中见美,动律带“艮”劲;二是以唱见长,“清场”之后演唱各种曲目,有时也唱喇叭戏;三是跷功好,能表演“下叉”“地工剪”“跌蛤蟆”等跷功技巧。海城高跷的表演技法有“扭、浪、逗、相”四种,其中“扭”是舞蹈的基本形态,“浪”做审美标准,“逗”为抒情达意,“相”来变换节奏,以突出欢腾、奔放、热烈、火爆的气氛和风格。海城高跷经常在国内外大型活动中亮相,所到之处好评如潮,被誉为踩在木棍上的东方芭蕾。
年,海城高跷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海城高跷参加塞舌尔维多利亚国际嘉年华演出▍海城高跷参加央视CCTV舞蹈大赛获银奖▍海城高跷亮相上海世博会来源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审核
王野青
往期精彩
?以吾辈青春,护锦绣中华——共青团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投身战疫述评
?共青团中央表彰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共青团干部和全国五四红旗组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