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城天气
海城美食
海城房产
海城医院
海城新闻
海城交通

助念宣传片弥陀慈父的呼唤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信愿持名

求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印祖临终三大要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这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已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既人、天。恶道,既畜生、恶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

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悲慈,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

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前己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

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则嗔心生,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嗔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果然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己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净土宗临终助念法学会简介

佛教临终关怀的核心是净土宗临终者助念法,据印祖《莲宗正传跋》云:“此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善导和尚,弥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愿见闻,咸生正信,辗转劝导,功德无量。”此法是两位祖师所倡导的,必能真实利益临终者,我等佛弟子当依佛经祖语而行,而要弘扬此法,当以教育为先,以此因缘,成立净土宗临终助念法学会,组织培训团队,在全国各地宣讲助念法,以期人人都能得到如法助念,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一、功德意义

以下略举教育培训的功德意义:

1、直指无常,警醒迷人;

世人大多追求名利,通过培训,直指无常之理,警醒世人,应建立终极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学佛之人往往也不知不觉,迷失道心,通过培训,再次觉悟,了生脱死才是初心的追求。

2、无明暗夜,策励信愿;

学佛之人在娑婆苦海,.对于了生死,往往失去信心,通过培训,明白往生之法,才生信发愿;已发愿者,坚固其信愿。

3、了生脱死,助念当机;

学佛目的无非了生死,观现在之机,唯在净土,而净土之中,自己净业成就者少,而依靠助念往生者多,因此助念法的弘扬正是当机。

4、从临终看平生,早做准备;

忙忙碌碌多为生计,通过培训,从临终看平生,才明白一生应该如何修行,如何为临终做好准备。

5、主动推行成立助念组织,践行助念法;

现有助念组织大多被动服务于大众,而培训可主动的推行成立助念组织,践行助念法,从而成为助念事业的原动力。

6、系统掌握助念法义,规范助念团队;

现有大多助念组织,不够规范,沉迷于事项,往往执事昧理,于个人经验为指导,忘记佛经祖语的法义,建立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即使有一些合理的经验,也得不到推广。

7、移风易俗,教学为先;

只埋头做事,佛理与世俗,助念法与风俗的矛盾难于解决,只有通过教育,让大众明理了,矛盾才能化解,助念事业才能顺利开展,移风易俗了,众生才能同生极乐国。

二、普劝发心

菩提事业,无比神圣,望凡佛弟子都能加入到弘扬此法的团队中来,必能成就自他菩提道果,有经为证:

1、普贤菩萨行愿品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2、省庵大师发菩提心文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3、释迦世尊在《佛说百佛名经》论受持及劝人受持佛号的功德:

“百佛世界等诸国,真珠旒苏齐佛刹。其数犹如恒河沙,于空复造金伞盖。其数亦如恒河沙,色如紫磨真金像。各各遍照三千界,一一塔中设供养。无量无边无数劫,如上所作诸功德。不及能发菩提心,如是能发菩提心。住不放逸清净戒,不及能持此佛名。如是能持此佛名,又能怜愍诸众生。所在诸方广流布,教令受持佛名者。彼于一切众生中,为作福田犹如来。”

三、四大弘愿:

1、圆满孝道愿:我们至诚祈愿,每一个儿女,都能如理如法送父母往生净土;

2、教育普及愿:我们至诚祈愿,临终助念教育,走进千家万户,移风易俗;

3、助众往生愿:我们至诚祈愿,临终助念组织,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4、同生极乐愿:我们至诚祈愿,一切有情,都能信愿念佛,临终在佛号声中往生极乐。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四、四大理念

1、使命:践行普贤慈悲行愿,推广佛教临终关怀;

2、宗旨:圆满孝道,移风易俗;临终助念,同生极乐;

3、理念:以普贤行愿为修学,以临终关怀为核心。以教育推广为重点,以成就众生为目的;

4、价值观: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五、四大志业

1、理论研究:依据佛经祖语,编辑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的临终关怀、临终助念书籍、光碟弘法教学资料,流通传播;

2、教育推广:践行教育培训服务,推广弘扬、移风易俗。主要有临终关怀、临终助念教育普及班、专业班、讲师班、年会论坛;致力于建设覆盖全国的教育网络、助念网络;

3、助念服务:建立助念基地,践行临终关怀、临终助念服务;

4、建立热线电话,建立网络在线资询,搭建助念团体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六、四大任务

基金会的任务就是发展讲师团,助念团,建设覆盖全国的双团双网,即教育网,助念网,终极任务是达到同生极乐的目标。

1、建设讲师团队为首要任务;

2、提供培训任务为主要任务;

3、建设助念团队为重要任务;

4、助念往生净土是终极任务。

培训请书全国联系

安华居士

常钦居士

广东学会(南方地区)联系

顿空居士

慧海居士

常好居士

觉容居士

常顺居士

北京学会(北方地区)联系

法忠居士

隆钢居士

一、大力倡导家庭自助、互助式助念,助亲往生,圆满孝道、移风易俗,才是推广临终关怀事业的坦途及最终目标;

二、成立临终助念小组、互助小组,量力而行,随力尽份,互帮互助;

三、成立生命关怀团,发广大心,作人间菩萨、弥陀使者;

四、成立生命关怀协会,建设菩萨团队,推广临终关怀;

五、成立佛教安养院,建成安养的福地、修行的净地、往生的胜地,接引众生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中转站;

六、医院开设生命关怀科,建立临终关怀室,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七、各寺院道场完善三堂建设,印光大师大力倡导的养老、养病、往生的三堂,发挥道场价值,报众生恩。

江西省庐山东林寺助念团

慧悦法师

-

东林祖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chengzx.com/hctq/785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