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骤降,寒风刺骨,海城市望台镇邢家村种植户张商美家的蔬菜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
海城市人民法院牛庄人民法庭法官张明琳等来到菜农们中间,现场对张商美等4户种植户的追讨菜款案件进行调查。
在张商美的大棚内,张明琳等几位法官耐心向4名当事人了解棚菜欠款过程,表示将马上组织人员开展工作,尽早为4名当事人立案。在现场,法官们还通过发放《诉答文书》等法律宣传手册,认真指导村民们诉讼,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田间地头办案”、“巡回法庭”现场开庭,真真切切方便群众,让司法温度惠及百姓,这是海城市法院谋事创新、司法为民的一个典型缩影。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多年来,海城市法院在省法院、鞍山中院的有力指导下,聚焦省法院提出的“顾大局、护民生、强质效、抓改革、重基层、提素能”六项重点工作,在改革各项机制、提升审执质效、整合解纷力量等多个“赛道”实现司法为民“再提速”。
牛庄法庭到村里开展巡回审判
以便捷满意为目标
当好服务企业的“管家”
今年3月,海城市一家农产品加工厂由于被某饲料公司拖欠余万元原料款,向海城市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在了解到银行账户被冻结将极大影响饲料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后,海城市法院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妥善采取保全措施,积极组织调解,仅用7天时间,就一次性解决了双方纠纷,即完成了包括立案、查询、生产经营评估、冻结、调解、给付款项、解除账户冻结等全部案件诉前调解流程。
申请人收到了维持企业经营急需的80万元现金,被申请人用公司生产的饲料作为担保解除了账户冻结,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
经过法院调解,两家上下游合作企业之间消除了误会,加强了沟通与交流,依然保持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我们致力于打造亲清的企业沟通渠道,促进法院与企业常态化沟通,通过法官进网格、法官进企业、民营企业座谈会等机制化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听取了企业诉求。”海城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钱雷表示,他和院班子成员带头直接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倾听企业呼声,帮助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
11月22日下午,海城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春旭,西柳法庭庭长宗维满一行实地走访西柳商贸城内的小微企业,在深入了解辖区企业司法需求的同时,为西柳商贸城内数百家小微企业发放《诉答文书》《“一站式”走进人民法院》等相关手册。
截至目前,海城市法院已走访企业89家,开展座谈会35次。出台“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引导式”网上立案等利企举措,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投资。
“质效立院”为导向
提升司法服务能力水平
“现在开庭!”清脆的法槌声敲响……
今年6月21日10时30分,院长钱雷公开审理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正式开庭,同时也是由院长担任审判长开庭审理的观摩示范庭,在数字化庭审直播系统和中国庭审公开网全程同步直播。
为深入开展庭审观摩活动,进一步推进庭审公开及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提高全院法官庭审能力,规范庭审行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满意度和信任感,海城市法院严格落实上级法院要求,认真开展好庭审观摩工作,钱雷发挥“头雁作用”,率先垂范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庭审。
“案件办得公不公道、快不快、质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钱雷告诉记者,海城市法院紧扣“质效立院”这一导向,聚焦上级法院最新审判质效指标,立足审执中心工作,提升干警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此海城市法院一直在行动。
截至目前,海城市法院已组织“优质化庭审观摩”余场。以实质化化解纠纷为目标,积极探索书状先行、庭前会议、争点整理、释明权行使、心证公开等配套机制,一审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率明显提升,庭审优质化改革走在地区前列,审判质效在全省家基层院年度排名中位居第5名。
“我们院有个案件审判管理群,我也在群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