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青岛人而言,总有那么几个“老路”、“老品牌”具有特殊意义。人们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时间久了,这些承载着人们回忆的老路、老品牌便成为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青岛的古建筑民居老房子才有老味道;说起各地的最美民居,也许你总是会想到江南古镇、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川味吊脚楼......但鲜少有人发现青岛的民居之美,这样一种带着历史感,带着老味道的绝美民居。
1
老城区德式别墅
谈起青岛,总是会想起“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多少人慕名而来,当看到这些充满历史痕迹的德式建筑时,还是会充满新奇。
绿树环绕下的历史痕迹,静静地展现在这样静谧的建筑上,让人不禁会产生身在国外的错觉。
青岛老城区是最为著名的欧式老建筑区,保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式建筑街道风貌,小洋楼、低院墙、穿梭其中依地势而建的阶梯小路,处处散发着独特的老青岛味道。
2
黄岛海草房
海草房以海草覆顶,以石头为墙。由于海草含盐量大,所以海草有防虫蛀、防霉烂、阻燃等特点,是渔民非常喜欢的一种居住形式。
海草房是一种生态民居,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由于沿海地区夏季潮湿、冬季寒冷,为了冬天保暖驱寒,夏天防雨防晒,经过千百年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厚石垒墙,用晒干的海草盖顶,建造出海草房。
海草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海草房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3
沙子口渔村小楼
在青岛崂山风景区,有一处背靠青山,面朝大海,遗世独立宛若世外桃源的民宿。
一条小溪从山上顺流而下,穿梭于村庄之间。各家门前簇拥着金黄的油菜花,带着莹莹的露水,一派温良之境。
远山简洁明朗的线条犹如一幅精心勾勒的工笔画,伴着悠长婉转的鸟鸣。
4
百果山老宅
百果山中深藏着一座韵味老宅,黑瓦石墙,并用茅草做顶,既拥有胶东沿海的渔家味道,又带着一丁点儿陕北农村的恬淡之感。
居住在这里的人用篱笆围住了院落,让人感觉清新质朴。
青岛的老路青岛的老路,犹如老北京的胡同、老上海的弄堂一样,承载着几多历史痕迹,见证着百年的沧桑。历经变迁,老路渐渐消失,只能停泊在记忆里。
1
台柳路
台柳路是青岛市也是山东省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在全国也是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条公路”。
台柳路修通后,一户大户人家的妇女回娘家
台柳路是一条百年老路,曾是进出青岛的大动脉。随着国道和小白干路(现重庆路)的修建,这条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已经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了。从李村往东的路段已“改名换姓”,称为九水路;从山东路往西也“另立门户”改为西吴路;从鞍山路到海城宾馆的那一段也“嫁给”了哈尔滨路。
台柳路的命名也很有意思,同样是以两端的地名来命名的,一边是台东一边是柳树台。起自青岛市市北区东镇,也称台东,经吴家村、双山、河西、李村、九水,至崂山柳树台,全长米,宽4~10米。年动工,年竣工。
2
胶东路(波螺油子路)
青岛的胶东路,青岛人管这里叫—波螺油子,波螺油子路,是极具青岛风情的老街,也是一个永不磨灭的青岛符号。她不仅蕴含着青岛老街的美与诗意,还代表了青岛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
在青岛的方言里,肉和油是谐音的,波螺油子即波螺肉,这条路因弯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状像海螺(青岛人叫波螺)的肉,故称之波螺油子。
波螺油子是青岛最曲折的一条路,它自西向东有九处拐弯,但最为精彩的是地势落差最大的苏州路至热河路地段,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波螺油子。这段路面宽度在4—5米之间,长度在米左右其中一处拐弯处接近度,再加上近十米落差,便形成了上坡的人看着下坡的人在脚下行走的奇特景象。
年青岛东西快速路第一期工程铺设地下管网,拆掉了历史悠久的“波螺油子”,后虽重建,但是已经没了当年的风貌。
hqpp:小时候经常在这条路上走,怀念。狂奔的小蜗毛蛤蜊:怀念波螺油子,上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去买盗版光盘。3
沧口路
青岛的道路有三大怪。这三大怪分别是“波螺油子”、“马路盖在房子里”和“转了一圈又回来”。“马路盖在房子里”说的沧口路与易州路交界处的大台阶,“转了一圈又回来”指观海二路。
沧口路的历史很丰富,沧口路旧时候是一个“红灯区”和文化区相融和的区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俄国人经西伯利亚来到沧口路,从事特殊的行业,当时,这条路上排列着红灯一号、二号直到五号。
年6月,东西路快速路三期工程整体竣工通车,从曾经的沧口路上横空穿过。这条历史丰富的老街道,整体消失了。
清凉鱼儿:想念奶奶家门前的大楼梯,想念即墨路服装市场,想念鲍岛的馅饼,想念热水站的划圈牌牌,想念杂院儿里打伞才能去的厕所和扣了罐头罐子锁的水龙头!我奶奶家在沧口路28号,没有的很彻底。4
小白干路
小白干路是小村庄到白沙河的干路的简称。小白干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进入青岛的唯一一条高等级公路,因此在青岛市民的心中小白干路的地位无可取代。
小白干路原是一条蜿蜒曲折的乡村土路,解放后,为缓解交通拥堵,将小白干路辟建为一条交通干道,年底竣工通车,成为市区北部又一条南北向交通干线,缓和了四流北路的交通压力。
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响应西部大开发,小白干路分别更名为重庆南路、重庆中路和重庆北路。但在很多青岛市民的心中,却仍然将它称之为小白干路。
旧事泪滴:我3岁到5岁一直住在小白干路,现在还经常说,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条路了。5
小阳路
起这个名字和小白干路差不多,小阳路应该是指小村庄至阳本公园(今海泊河公园)之间这段路。
上世纪80年代,从四方至湖北路的一路公交车就途经小阳路,它虽然是一条雨天泥泞旱天飞尘的沙土路,但也是当时一条比较宽阔贯穿四方区的南北干线。小阳路现已成为人民路一部分。
青岛老照片:小阳路是现在的人民路,年为重修小阳路,四方区每户贡献一小车石子修路,大家一起修,后来就叫人民路了。青岛老贝:没错,我爷爷我爸爸我姑姑都参加过人民路修建。6
地排车道
在广州路和云南路交汇处保存着一条独特的“地排车道”,旧社会的时候,它是地排车夫拉车的专用道。近百年来历经沧桑变迁,这些车道或被拆掉。
据史料记载,在上世纪30年代,地排车发展十分迅速,但当时青岛的马路大都是土路,为减少对路面的损坏,在运输主要线路两侧修筑了“车轨石”,以供地排车运行,这可是青岛道路的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百余条石板老路渐渐被柏油路、水泥路替代,地排车道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和标志。
莹莹秋水:俺小时候专门在热河路还有周边呢些大坡等拉崖的,帮他们推上坡其怎么也得给个三分二分的,攒着好买书。青岛老品牌青岛有着“品牌之都”的美誉,青岛老字号、老品牌总会勾起岛城市民许许多多的回忆。老品牌时至今日都是质量保证的金字招牌!,看到这些老品牌,仿佛就像看到自己家人一样信赖。现在让时光倒流,我们一起来回顾。
1
四方机车车辆厂
建于年,曾先后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第一列双层客车、第一列低重心轻快稳列车等,被誉为中国机车车辆的故乡。
2
青岛盛锡福
建于年。“盛锡福”以草帽为主打产品,也生产呢制礼帽、皮制三块瓦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出国访问时,戴的都是“盛锡福”产的帽子。
黄海秋刀鱼:盛锡福三个字是吴佩孚的手书!!3
万宝银楼
始建于上世纪初,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老字号首饰专营店,岛城百年老字号珠宝首饰专营店,云集了具备精湛技艺的工匠,打造着大家钟爱的专属饰品。
4
青岛啤酒
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
5
青岛葡萄酒
创建于年的青岛葡萄酒,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之一。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均诞生于此。
6
崂山可乐
年,在青岛开发出中国第一种碳酸饮料。由于独特的配方和口感,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畅销华夏。
我爱NANA羊:我小时候就喝这个,3毛一瓶windyAngle3:小时候喝过,瓶子可以退回去当两毛钱使7
灯塔酱油
始于清光绪末年(年)之裕长酱园,历百年岁月,与青岛同辉。
紫罗兰:灯塔酱油最爱,纯酿造的8
青食饼干
始创于年,青食饼干成为很多青岛成年人小时候的记忆,哺育三代人。
x:挺好吃的,奶味很浓云游在别处:主要是没多少添加剂,小孩吃放心9
栈桥白干
四十多年前,栈桥白干风靡一时,是青岛人饭桌上最常见的白酒,因为价格是1.15元,人们都叫它“”。
10
鸡牌味精
青岛著名老品牌。年,日本商人在青岛的台东六路和内蒙古路分别建立“味之美”和“味之素”调味品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更名为青岛味精厂。
紫罗兰:鸡牌味精,一直在用11
马牌油
上世纪70年代,马牌油已遍布中国北方市场,在护肤品交易中便出现了“南有蛤蜊油,北有马牌油”的竞争局面。
美丽青岛:我是青岛人都不知道这个是青岛的,我记得我奶奶很喜欢空气一小口:这个真的很好用,比现在很多名牌化妆品效果好很多,只是买不到真货了12
大金鹿自行车
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响当当的名牌产品。被称为“自行车中的悍马”。
xzuhxq:骑过的人都说质量特别好,我爸上学那会家里比较穷。因为内战所以家里穷了要不然都是有钱人,所以当时只能买大金鹿。。但是我爸说骑行起来的操控性不好。xiaohai:大金鹿都是青岛造,那个年代卖遍全国的,那质量,有本事你骑坏它13
金锚手表
年7月诞生。国家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青岛市的第一块手表的品牌。
14
青岛火柴厂
建于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我国火柴生产的重要基地、火柴机械制造基地和火柴原料生产基地。
紫罗兰:二分钱一盒15
“鹰轮”牌缝纫机
年,“鹰轮”牌缝纫机在青岛联华缝纫机厂诞生,随后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忠橙齐风鲁韵:我家有一台,年龄与我相当,哈哈16
青岛指针厂
建于年,主要生产“白兰”、“红叶”、“玫瑰”等品牌手缝针,年和年全国十家同类产品测评均获第一名,并获国优银质奖。
绿油油的大海:冀鲁制针这些消失的青岛记忆
你还记得吗?
来源:头条青岛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