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交流学习 发布于:-01-:00
出家师父在万人念佛堂四楼举行交供仪式
出家师父在斋堂举行施食仪式
法会上午,出家师父在佛菩萨像前上供,以表示虔诚礼敬,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等节日,都要先供奉。
大悲古寺传媒部义工正在直播谭居士交流学习视频
媒体教学是现代弘法非常好的一种途径,此为现代版之“安坐当处,身遍十方”,犹如千百亿化身矣。
媒体影响力太大了,如果你是媒体的主持人,你播出去的内容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就是在破坏人心,要负因果责任。如果你播出去的内容是伦理道德、因果、劝善的,你功德无量,你救了世界。实际上,中国古大德讲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谚语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真正有心想做一桩好事,祖宗保佑你,诸佛菩萨、天龙善神保佑你,你决定能做成功,为什么?人不为自己。做不成功是私心太重,如果一点私心都没有,你的事业成就是无比的辉煌,你得人心,所有人会帮助你,你顺天心,天地鬼神帮助你,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一、谭居士与大众交流学习
交流课程:《了凡四训》印光大师序文
印光大师在序文里面给我们开篇就讲“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我们大家都是发心学佛的,怎么样来成佛呢?印光大师就给我们交代的很清楚——“圣狂之分,在乎一念”,狂是什么呢?狂就是我们凡夫有妄想、分别、还有执著,就是凡夫有贪嗔痴。怎么来的贪嗔痴呢?就是追逐外面的六尘境界,生五欲——财、色、名、食、睡,也就是你心里执着五欲六尘了,你就叫作狂,就是凡夫。而如果你能断掉五欲六尘,你就作圣。圣人就是本来清净的,怎样才能够格除五欲六尘呢?大师在此地教我们——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真意是:“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这是假设的一个疑问,或者有人就这么问,儒家讲的格物致知,这个物是讲天下事物之理,格是当穷尽讲,我们要研究一些事物,一切万法的道理,这叫格物。致知是推展我们的知识学问,使我们对一切法样样都能够明了,这跟大师所讲的就不一样了。大师是以人欲为物,以本性里的真智慧显现出来为知。我们人有欲望就有烦恼,烦恼就是物,惠能大师给我们开示得很清楚——“本来无一物”,这个物就是指我们欲望说的,有我跟我所,这就有物,以本性里的真智慧显现出来为知。我们的智慧是不是自性显现出来的呢?我们用的是识,识自妄心,自性里面显现出来的,那个是智慧,是为真知。去妄克欲之内功显现称作格物致知,这个学佛同修一定要搞清楚,去妄克欲,去妄就是除妄。
那么大家通常都知道一句话——妄想除,菩提现,我们为什么智慧不能开起呢?就是因为有妄想。怎么来的妄想呢?就是执著六尘境界生出来的,见相生心就是生妄。那么佛见相生不生心呢?见相不生心叫不起心不动念。那他知不知道呢?他真知道,他真知道什么呢?真知道本来无一物,一切现相都是自性所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所以人家不染六尘。佛告诉我们:“六尘境界是自性所变现的,不是自性里本有的,好比明镜现万相一样”,胡来现胡,汉来现汉,那么镜子的本体,有没有胡?有没有汉?没有。自性里有没有六尘呢?没有,是现相啊。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搞清楚、明白了,我们才能不起心、不动念、不执著、不妄想,这叫除妄。除妄不是拿个刀去除妄,不是那样的,除妄要用智慧,怎样做是智慧?不住就是智慧,不住就除妄啊。为什么有的人生气呢?我恨呐,我生气啊。为什么会生气呢?执著就是有住,凡夫有住圣人无住,为什么无住呢?都是假的,执著什么啊?
有的同修就说了,你这学佛啊,动不动就是空、假的。是假的吗?这不是明明白白就在吗?怎么就是空的,假的呢?所以有的人就说我可不学佛,学佛就什么都没有了,都空了。到底空没空呢?你要真正学佛,就能明了——“自性本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有不二,空能现有,有不可得,有要归空”。如果你住“有”了呢?就障碍了,就有烦恼,就有物了。
《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要对虚妄相产生了执著,执著就有妄想,所以我们要听经闻法把这个真妄了解清楚,然后我们才能去妄,去妄才能离欲。这个克欲,克除你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就是贪、嗔、痴、慢、邪见。我们凡夫一起心动念,这是我的,要听我的。听我的就是我执我见,到底你的对不对呀?都错了!谁也说不了你,所以为什么你家里不和?为什么事业不顺?为什么你不能成道业?你不能成佛?就是你总听我的。那为什么就得听佛的啊?因为佛没有我执我见。你起心动念都是贪、嗔、痴。你想一想啊,本来没有,你要贪要得到,那不是邪见吗?世间一切是无常的,苦空的,无我的,一切都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哪有个我的存在呢?然后你还念念都是我,你为什么苦呢?为什么烦恼呢?你为什么造生死轮回呢?就是念念有我,就在苦海里面。所以说出离苦海就得放下我,放下我,这个贪、嗔、痴不就没了吗!有我就会有我的习气,贪是第一个严重的习气。
有同修说今天是十月初一,我是来办超度的,先把自己超度超度吧,你心不平气不和,天天在那造烦恼,还超度谁去呀?你以为来参加一次法会,就把谁超度走了,哪有那便宜事儿。学佛一定要听懂,佛好比是医生,我们是病人,佛说只要这个世间的众生有贪、嗔、痴、慢、疑、邪见,这人就有病,这个众生就有病了,不管人还是动物,他就有病了。有病了要不要去治疗?要治疗啊。谁能治疗我们这个六道众生的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告诉你,你的病根就是你的心生了贪、嗔、痴的欲望。
二、护国息灾三时系念法会
三时系念法会现场
佛门有超度的理论与方法,非常合情、合理、合法。但是做大规模超度,在原始佛教是不常见的。经典记载这桩事情,最详实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将超度的理论、方法,讲得很清楚。
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六道、十法界的状况,以及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明了就是佛家讲的看破,就是把事实真相彻底看清楚。佛说:“十法界是由众生妄想、分别变现出来的虚幻境界”,如同作梦一般,梦中的境界虽不是真有,但也不能说它没有,六道的状况亦复如是。六道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的现象;换言之,如果我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不但没有六道,十法界也没有。所以,佛将这些现象,比喻作“梦幻泡影”。而这些虚幻境界存在的时间长短,佛比喻“如露亦如电”;“露”是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说明它的时间不长;“电”是闪电,存在的时间更短。这是佛在《金刚经》中,一语道破事实真相。超度的理论、方法,都不离这些原理、原则。
现代社会,孝顺父母的人不多。《地藏经》中,婆罗门女是真正的孝女,看到母亲造作罪业,堕落在恶道,全心全力想方法救拔。所谓“诚则灵”,她有真诚心,就感动佛菩萨来帮助。佛菩萨帮助也只是告诉我们,救度的理论与方法,能否达到目的,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救度众生的方法无量无边,最有效的是念佛,所以佛教婆罗门女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
婆罗门女知道母亲生前造作恶业,才遭地狱果报,她为了救苦难中的母亲,非常恳切认真的念佛。念了一日一夜,她入定了,得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是事一心不乱,虽不是很高的功夫,但是确实有功夫。《地藏经》是大乘经,她学的法门是大乘法门;换言之,她断证的功夫相当于阿罗汉,而修积的功德,超乎阿罗汉之上,她是菩萨。
在定中地狱境界现前,看到鬼王,鬼王问她:“你到这儿来有什么事?”她说:“我的母亲在世时,造作种种罪业,现在堕落地狱,请问她现在在什么地方?”鬼王合掌说:“确实你的母亲在地狱,但是因为你发愿超度她,她在三天前,就升到天上去了。”她并没有请法师诵经、拜忏,而是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就离开地狱,生忉利天。
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清楚,一个人修行证果不容易!她一日一夜能念到一心不乱,是她母亲的功劳,她母亲要是不堕地狱受苦难,她也不会这么恳切念佛。所以,她能念到一心不乱,母亲是增上缘。她作了菩萨,鬼神对菩萨的母亲就格外看待,所以母亲就生天享福了。
因此,真有心超度家亲眷属,自己一定要认真修行,积功累德,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度。譬如在世间,你想让你的父母、家亲眷属,在社会上得到一切大众的尊敬,你一定要成就你的学问、德行。一般人听到“这是某某人的父母,某某人的眷属”,大家对他就特别尊重、特别照顾,这就是加持,这就是自然的感应。明白这个道理,就懂得《地藏经》讲的原理、原则,超度的确是有功德的,能帮助造作罪业的亡者。
图为在地下斋堂参加法会的同修
三、三时系念法会结束
夜幕下的观音像
我们供奉佛像,要明白佛教佛像、雕塑、建筑、供具、音乐、经典都蕴含着着高度的智慧。比如我们供奉观音菩萨就要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慈悲不是感情用事,慈悲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法会圆满结束已经是傍晚时分,同修们纷纷乘车回家
幸福安乐充满所有处,法雨甘露遍洒三千界;
心中所愿恒时自然成,虚空法界普愿皆吉祥。
也欢迎大家浏览一下网址
大悲古寺网站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治白癜风方法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