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释岸一
摄影|大悲传媒
春节是我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式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春节的民俗中融合了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俗称“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王安石有诗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民间一般都是在腊月二十四扫完房,至年三十夜里十二点之前这段时间贴春联,以辞旧迎新。
写春联,年长一些的人们都还记得,爷爷裁红纸、写春联,奶奶帮忙熬浆糊,小孩子们一边东蹦西跳地戏闹,一边看大人们喜气洋洋地贴春联。家家户户大门上那一抹红色成了过年时最鲜亮喜庆的一道风景线,那是过年的感觉。
随着岁月变迁、科技发展,书写春联的那种氛围不见了,人们只是购买现成的回来贴,很方便快捷却少了一种情感、一种温暖。此次海城市佛教协会携大悲古寺举办“祝福送万家,迎春送春联”活动,就是希望大人和孩子们一起找回丢失的年味儿,一起体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月11-12日,“祝福送万家,迎春送春联”活动在海城、毛祁举行,参加书写的主要为海城市佛教协会及大悲古寺法师,沈刚老师、李巳北老师、曹莹老师等,十年经典研习班、师资班部分老师也参加了书写。书法老师们挥毫泼墨,精心创作了寓意喜庆、吉祥并融入了十九大精神的春联,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年的新春有了一种希望、热情和别样的温暖。
书法老师们挥毫泼墨、墨香四溢
负责现场护持及发放春联的有刘欣、王振华、李桂芬、张宏军、李海英、胡佳荣等及雨花斋义工。
红红火火过大年“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
一副副吉祥喜庆、翰墨飘香的春联和福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为父老乡亲们送上新春的祝福。
写春联,送祝福,福富送到千万户。
孝亲尊师行正道,积德行善子孙贤。
遵伦理,兴家道,五常八德是良药。
仁义礼,智信德,修身齐家心要觉。
爱自己,爱家人,事事善念不离心。
发弘愿,立志向,祈愿国富民更强。
春联写着祝福语,勤劳致富才获利。
身体健康最重要,保养保健要做好。
莫饮酒,莫吸烟,烟伤肺来酒伤肝。
莫杀生,莫害命,杀害结怨报难停。
莫贪心,莫赌博,不义之财切莫得。
莫斗乱,莫两舌,五戒十善积福德。
写春联,送春联,祝愿家家乐团圆。
贴春联,读春联,家家幸福过新年。
男女老少齐欢笑,一年更比一年好。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大悲古寺客堂—
寺院宗旨:
以见性为宗,以戒律为基,以净土为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