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活,则全市活;县域强,则全市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我市而言,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区域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更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持改革开路、创新驱动、质量引领、项目支撑,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农村市场化相关配套改革取得实效。在统筹推进国家改革试点,打好“组合拳”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县域经济市场化改革,确保了省市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成效显著,成立了交建集团和水务集团,撤销合并事业单位12家,收回事业编制个,每年减少财政开支2亿元以上。实施并储备了一批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在建万以上项目93个,总投资.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55个。以紫竹城市轨道钢、瑞丰专用车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目前已储备了72个年计划新开工的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为明年经济发展和有效投资奠定了基础。
专业市场集群全面转型升级。总投资亿元的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一期工程建成运营,西柳、南台两大专业市场销售额实现亿元。按照补齐前端、做强中端、打通末端的思路,规划建设了起步区1平方公里的西柳纺织服装产业园,全面承接江苏常州、吴江等地区产业转移,补齐前端。坚持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专业市场企业商标品牌注册率达到55%,做强中端。全面推进省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年内获批,大连海关(西柳)监管区将投入运营,西柳国际物流园一期工程马上开工建设。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与巴基斯坦信德省共建的中巴“两国双园”项目进展顺利;以二连浩特、霍尔果斯为桥头堡,与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托缔约合作,将清关关税由17%降低至10%,开辟了“海蒙欧”“海新欧”国际物流通道,打通末端。主导产业供给侧改革效果凸显。年初以来,受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淘汰“地条钢”和国家安全生产巡视回头看形势倒逼,全面淘汰钢铁产业落后产能,对我市19家违规钢铁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一次性拆扒了年均纳税万元的后英集团海城钢厂;依法对矿山开采企业全部实施了封停整顿,并以此为契机加速组建国有控股的菱镁矿业集团。
菱镁产业
菱镁产能供给的大幅下降,导致菱镁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轻烧镁由元/吨上涨到元/吨,重烧镁由元/吨上涨到2元/吨,电熔镁由元/吨上涨到元/吨,体现了海城菱镁产业世界话语权与控制力。奥镁、法国缔马、英国维苏威、日本黑崎等国际顶尖企业纷纷来海共同商讨未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七彩化学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税收以30%的速度增长。以聚能重工为代表的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扩张,瑞丰油田专业用车项目建成投产,大型海工机器人项目开工建设。
电子商务交易额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递增,去年快递量达到了0余万件,涌现了西柳镇、中小村等一批电商镇村,中小镇朱家村去年被阿里巴巴评为东北淘宝第一村。资金瓶颈得到有效破解。放大政府资金杠杆作用,设立了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工业助保贷、3亿元农业风险资金池、1.5亿元的企业转贷资金池及万元公益性种子基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问题,今年1-9月份预计新增贷款48.6亿元。抢抓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等上级资金13.8亿元。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全市共签约污水治理等PPP项目6个,总投资26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坚决贯彻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不忘初心、甘做不请之友“两不”原则,做到新官要理旧账,着力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改善营商环境。去年以来为兑现招商承诺,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停滞4年的投资亿元的新加坡佳通集团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项目、投资7.3亿元的中奥集团奥体城项目重新启动,投资30亿元的南台国际箱包城项目正在商定补充协议,投资25亿元的北京利尔全产业链转移项目签约落地,极大增强域内外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事关生态环保及民生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投资25亿元的小康电示范县项目、投资20亿元的农村污水示范县项目、投资12亿元的镇村燃气通项目全面开工。城市和腾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八里和南台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西柳污水汇集管网改造加速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特别是从去年以来,我市实际支付30亿元,完成了58万平回迁楼建设,货币化安置了91万平,使最长漂泊在外5年之久的26户动迁群众喜迁新居。创城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我市成功入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参评城市,南台、牛庄、耿庄、腾鳌获批省级特色小镇,西柳镇获批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建成美丽乡村55个,人民群众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明显增强。
当前,我市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引,围绕“坚持三化同步、三区共建、三业并举,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发展”的要求和全面振兴钢都全链条部署,正在科学制定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继续保持第十位置,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坚持科学定位,全面优化县域经济布局。按照“打造世界菱镁滑石之乡、北方沿海商贸名城和打造绿色之城”的发展定位,以四个开发园区为依托,围绕“做强优势”,突出绿色循环理念,打造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围绕“做强品牌”,强力推进专业市场集群品牌建设,提升对外辐射力;围绕“做优特色”,大力发展南果梨、种苗产业;围绕“做优引领”,加速开放平台载体建设,使海城真正成为鞍山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大通道重要节点。坚持改革开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以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为牵动,坚持以县域经济市场化改革为主题,打好改革试点“组合拳”,加速推进农村全要素、全链条改革,深入推进投资服务便利化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特别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速中巴“两国双园”项目建设,以西柳海关监管区、西柳国际物流园和西柳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为载体,以二连浩特、乌鲁木齐、霍尔果斯为桥头堡,打开“海蒙欧”“海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坚持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菱镁基地研发中心、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等为重点,做强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全市家规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速对接,做强企业发展科技支撑。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速实施“城市合伙人”“创谷”“小巨人”“楼宇经济”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以七彩化学精细化工为代表的3个城市合伙人,以海城农高区“辽宁农谷”建设为代表的3个创谷,以七彩化学、华信重工为代表的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千万元楼宇3栋、万元至1亿元楼宇1栋。推进“金融+”体系建设,让金融助力企业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加速各类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进,积极鼓励海城籍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回乡创业。
坚持质量引领,加快振兴实体经济。坚持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加速发展精细化工、石油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运行国有控股的菱镁矿业集团,加速引进世界知名菱镁加工企业,做强高端镁耐火等菱镁新材料产业。到年,镁资源开采量稳定在万吨,镁耐材万吨,占世界的40%,建成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落地,完成西柳老市场的划行归市和升级改造,实现义乌小商品城的旺市运营和南台国际箱包城的重新启动,建成海城专业市场IDC大数据中心和跨境电商平台,规划建设辽南农产品大市场、东四重型车交易市场等一批新市场,把专业市场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健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特别要做好农产品加工这篇大文章,推动农业领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项目支撑,全面实现经济稳增长。狠抓企业运行,充分发挥助保贷、风险资金池、直供电等手段,通过兼并、重组、嫁接、改造,加速盘活家退库企业、19家地条钢取缔企业以及僵尸企业,完成80家小微企业“小升规”、“个转企”。狠抓有效投资,采取条块结合、领导包保、市政府联席会议等方式,切实解决各种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早日建成达产。狠抓招商引资,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低效闲置土地及各类存量资产,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狠抓政策保障,完善《海城市加速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开发园区和镇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激发和释放开发园区和镇区的发展活力。狠抓债务风险防控,千方百计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同时做好企业债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坚持执政为民,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中心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完成“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统筹做好完善社会保障、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等事关民生发展的重点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回首过去,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令人欣喜;展望未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势头更加值得期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