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信息服务中心、市政府事务服务中心、市纪委监委综合保障中心……到8月20日,新组建的24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全部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改革和公益事业发展引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市委对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鞍山市委的具体部署,成立了市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确保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加”,就是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赋予新组建事业单位新的服务职能,实现人员增加、力量增强,从而产生叠加效应;“减”,就是对职责单一、职能弱化和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在总量上进行大幅度精简压缩,以精干推动高效,达到少而精的目的。“乘”,就是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和科学配置行政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从而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能倍增的改革最佳效果;“除”,就是破除机构设置的传统框框,该减的减,该并的并,该撤的撤,进而达到机构及职数大幅度下降的目的。
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头戏。市委从海城实际出发,在整合精简的前提下,区分公益性事业单位情况分类实施改革,对面向社会开展服务、职责任务相同或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跨部门优化整合,大力整合技术力量、设备资产和各种资源,实现新组建事业单位机构精简、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有效发挥事业单位在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带五基地”部署、助推县域发展、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社会事业以及服务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改革后,市本级公益性事业单位(除教育和医疗单位)由个调整为24个,精简比例达到91.8%。新组建的24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分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两大类,
其中,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共5家,包括市委信息服务中心、市纪委监委综合保障中心、市委党员教育和人才事务服务中心、市广电宣传事务服务中心、市公共安全和群众诉求事务服务中心;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共19家,包括市政府事务服务中心、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市改革发展事务服务中心、市公共行政和资源交易事务服务中心、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市城乡规划测绘事务服务中心、市城建事务服务中心、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市综合行政执法事务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市投资创业服务中心、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市人力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市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中心。
市委要求,全市上下要以此为新的起点,把事业单位改革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坚决打赢事业单位改革攻坚战,为海城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海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