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5日(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海城大悲寺下院道源寺,8位女居士通过一至二年的发心出家考验,辞亲割爱,剃度出家。
农历二月初七,北方的冬夜寒风依旧。灯光下的道源寺,聚集着陆续赶来的十方信众,参加次日的剃度法会。
在道源寺发心出家,需经过一年以上的发心考验。发心期间,居士和出家人一样,舍弃凡尘,依教奉行,剃度前需要接受僧团问话:能否日中一食,四小时睡眠,不捉不畜、不变相拥有或储备金钱等,以对抗财色名食睡的种种困扰。考核通过后,方可出家。
晚课结束后,大众在僧人的引领下,开始了整夜的拜忏。诚恳的面对自己,忏其前愆,悔其后过。
罪从心生,罪从心灭,真诚的忏悔,如一场清凉的沐浴,洗涤着着内心,唤醒迷梦中的自己。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真正的忏悔,犹如新生,告别往昔,无畏前行。
次日凌晨,拜忏结束,比丘尼师父帮助剃度者剔除边发。
明相后,打板集众。
僧众聚于堂前,作羯磨法。佛制剃度前,须作羯磨,众僧和合同意后,方可进行剃度。做羯磨时,剃度者在“眼见耳不闻处”等待。
剃度者恭请道源寺住持、剃度师比丘尼上妙下融法师以及剃度阿闍黎上亲下仁比丘尼。
道源寺的剃度法会,严格地遵照剃度流程,庄严的进行。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剃度者辞别今世父母,放下世间眷属情缘、循环牵挂,舍身入圣道。
离去的背影,看似孤独,可谁人能知,脚下便是人生的峰回路转。
剃度阿阇黎以香汤灌顶。
落发为沙门。
赐法名。
各地赶来的多信众,静静的观看着,聆听着,思考着……
拜下去,是盛开的朵朵鲜花,短暂的芳华,难辨真假。起身时,已是身着袈裟,法履天涯。
法会结束,似一曲终了,寂静如昨。
辽宁海城道源寺,尊佛遗教,以戒为师,寺院没有门票,谢绝旅游,僧人不搞经忏,所有佛事活动不收钱,寺院没有任何经营买卖行为。僧人平日不允许随意外出,只在寺内,精进修行,安心办道……
(撰稿:凤凰佛教通讯员孙谦摄影:溯源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