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
一、龙港做大,非一日之功龙港年建镇,辖白沙、龙江、沿江、湖前,85年吃下海城乡,00年设镇后的湖前重新并入,附带上平等、江山两个面积较大的乡,彼时的龙港,已然是一头脱缰的野马,“大镇”将成。而年,市里为了打造所谓中心镇,以“强中心、减数量”为宗旨,来了个乡镇大合并,各县域如火如荼,折腾不断。而龙港就是在这一波闹腾中,吞下了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瞬间长膘了,再加上填海造陆4.3万亩地,龙港的.99平方公里,就是这么来的。
二、“父行子效”,别无二致说龙港父行子效,没有贬低的意思。梳理下龙港的辖域面积壮大史,我们不难看出,表面上这是“镇改市”,实质上,就是龙港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实力,带着几个“小弟”集体出逃,与大哥灵溪决裂,分家罢了。
这与四十年前老平阳析置出苍南县别无二致。这样的行政区划调整,在新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像晋江与石狮分家,如今双双入选百强县,好不欢喜。
至于未来龙港能否回头吞并苍南,甚至平阳,一如当年佛山反噬南海、顺德,深圳反噬宝安,上海反噬松江一样,就得再掂量掂量,又是另说了。
龙港镇实景图
总之,“镇改市”只是噱头,要义不在于此,龙港是国家级小城镇试点,五年前就开始进行了包括大部制、扁平化在内的多项前瞻性试点改革,现在改革向深水区推进,需要更多的放权,更多的体制机制灵活试验,一个38万人的城镇,背负着中国小城市探索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也何其不易。
三、小城市vs大湾区,谁才是未来?
浙江省一直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试验的先行者,基于“省管县”模式,我们发展了一批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体。但如今湾区经济盛行,大城市开始集中资源抱团发展,小而散的县域经济体已然失去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省内除杭州、宁波外,其余城市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龙头带动作用欠佳,城市规划无法实现协调整合,短板愈发明显。
杭州可以拼命设区以统筹资源,宁波计划单列自管自家的县,而温州呢?单单瓯北并入市区就迟迟无法推进,瑞安、北白象等,更是遥遥无期了。
在大都市资源高度集中、高效运行的时代,依然主打县域经济,以方言、文化去割裂区域经济,形成了一个个小打小闹的经济小岛,各小岛之间的协调联系又迟迟无法推进,如此这般,在未来四五线小城镇人口不断萎缩、流失的情况下,很难看好这样的分家安排,会有真正长足的好处。
四、龙港不小,但龙港不强按面积算,龙港不小了,.99平方公里,且辖内基本上是平原地带。而温州龙湾区也不过.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万多,辖内多山,实际可开发面积与龙港大致相当。但龙湾年gdp是龙港的1.5倍,高出多亿。顺手查了当年从晋江分家的石狮,年人口69万,面积平方公里,gdp亿,是龙港的将近2.6倍,更不用说佛山、东莞那些经济更发达的强镇了。龙港很厉害,但还远远不够厉害。
五、为什么不是鳌江?
龙港设市,更多人会发问:为什么不是鳌江?为什么不是龙鳌合并?塘下、乃至柳市等等温州强镇,还会不会设市?
鳌江人大概不需要期待了,不会是鳌江,也不再有龙鳌市,龙港设市有其自身的区域文化背景、经济实力制衡、国家试点探索,以及与这么多年来龙港各界人士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呼吁和努力有关,而这些,鳌江没有。成立龙港市目的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建立“新型基层管理体制”,而非“整合鳌江流域中心”,“助力建设温州副中心”。
当下,昆鳌在不断加深一体化进程,高铁给了、高速口也给了,万达银泰等巨头综合体也给了,钱仓、梅溪、梅源、西湾、南麂一众的地盘也给了,平阳县可谓是倾尽所有的,在扶持鳌江做大做强,而鳌江就是平阳的龙头,短期内,几乎不可能被合并甚至单独列市。
六、谁动了苍南的奶酪?
龙港设市,温州乐意,浙江乐见,龙港财政交省里,省里开心,温州搞了个花头,又成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市里开心。
市政府这十多年不好好搞地方产业经济,搞花头是出了名的,龙港就是一个博出名的花头。
总体而言,一个县之内多出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政策带来的利好才是最大的利好,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更自主的地方权力决策,对苍龙都有好处。
灵溪与龙港之间龃龉不断早非新闻,而今分了家,苍南县闽南语人口比例将更进一步提升,而灵溪作为浙南闽语片当之无愧的中心城镇,其地位也将更进一步得到加强,立足南港片,辐射平阳北港片的麻步、水头、顺溪、南雁、腾蛟,也是未来可期。
配图丨灵溪
而短期内,苍南的GDP会有断崖式下跌,几乎惨不忍睹,一夜重回解放前,在市内倒数第一,在全国而言甚至比不上贵州云南甘肃,妥妥的位居倒数第一。贫困县的帽子,该戴还得戴回来。
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个贫困县的县城,新房普遍1万5以上,个别楼盘2万起不在话下,甚至还有近2万5的楼盘还有人问津。但如我上文提到的,作为浙南闽南语片区中心城镇,首位度的强化就是它房价的支撑所在。
七、龙港能否带动平苍?
在人口红利退化的今天,如何吃政策的红利,就要看各地方党政一把手的能耐了。
苍南吐出一个龙港,吃下一个三奥核电站,后续绿能小镇招商引资做得好、持续发挥带动作用的话,或许苍南财政上就抹平了,不差在龙港丢掉的那把钱。
回首过去四十年,国家允许你先富,但也要你先富要带动后富。如果人均gdp全国倒数的苍南没法守好“浙江美丽南大门”这一关,那就不排除龙港“回归”反噬的可能性了。
11年行政区划调整,苍南将云岩乡划入龙港,而云岩本身是以闽南语人口为主,离灵溪、宜山都非常近且交通便利,离龙港反而比较远。云岩乡有个鲸头村,鲸头村有个杨府殿,在平苍两百万百姓当中,声誉颇高,每年香客甚众,初一十五,比肩接踵,络绎不绝。这是平苍人的信仰所在,杨府殿之于平苍,犹如梵蒂冈之于天主教徒,大昭寺之于藏区人民,是平苍百姓信仰的归属。而将云岩乡划给龙港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云岩入龙港,直接让龙港与灵溪毗邻,而苍南县也在过去的六七年间,努力的推动灵龙之间的经济联系往来。所以,说灵龙是兄弟分家,但也像夫妻离婚,而云岩就是那个离婚后被老婆龙港带走的讲着闽南话的小儿子,或许终究有一天,老婆会带着儿子回来,重新和睦。至于那些所谓的探索新时代扁平化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之类的话都是些政治正确的废话而已,并不触及本质,反而会让诸如苍南这类给足建设指标大力发展强镇而最终强镇离他而去的县,寒了心。
龙港大道夜景
龙港能否带动平苍?
这个问题终究还得龙港凭自己的实力来回答。如今环保要求趋严,龙港不得不面临自身包装印刷产业衰退的问题,龙港新城大片的围垦土地如何开发,产业道路如何选择和升级,老城怎么拆迁,交通建设如何规划,环境治理,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医疗投入,都是大问题,倘若无法逐一并快速的解决,“龙港市”这一招牌,并不见得有多少吸引力,特别是对于高端人才。没有人愿意去一个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医疗水平不高、道路狭窄且堵塞的乡下小城发展。
如上述问题种种,龙港或许还得向江对岸的鳌江,寻求合作。龙鳌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补充、协调发展,刻不容缓。
八、关于产业、人口和家乡
这三十多年的阔步前进,龙港人不可谓不生猛。但,什么是“龙港人”?这完全是一座类如深圳的移民城市啊。他们身上的标签是“宜山人”、“钱库人”、“金乡人”“望里人”,他们操持着闽南话、蛮话、蛮讲、畲语、金乡话、温州话,叽里呱啦,甚是喧闹。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已经认同了自己龙港人的身份,而另一部分“倔强”的人,依然还有家乡情节,依然认为自己是宜山钱库金乡人,甚至要回迁企业支持家乡建设,怎么办?
有产业,才有人口。如今苍龙分家,就看龙港市如何在新城再造一个新的产业生态来吸引江南三镇(宜山、钱库、金乡)的人口了。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没有立足于未来的先进产业,没有人口的补充和持续流入,“龙港市”就是个花头,就是个gdp名列温州下游的城市笑话。
九.宜山、钱库、金乡,江南三镇未来怎么办?
除去江南平原(龙宜钱金),剩下的苍南,活脱脱的一个山区贫困县。如今,留下来的江南三镇平原地区,就是苍南县的精华所在。
可一看,现龙港老大哥已不再罩护,首位度提升后的灵溪新大哥自顾不及,江南三镇两不靠,可谓凄凄惨惨戚戚。
宜山太小,钱库太散、金乡太偏,命不由己,就看苍南县如何选择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除了大力发展灵溪,还要不要继续投资江南三镇?投,江南人做大,亡县不远;不投,江南人“造反”,脱苍入龙,静待龙港反噬一地鸡毛的苍南。这里外都不好做。
龙港设市,一场大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