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中川带领辽宁海城市、安徽宁国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3人前往山东禹城市,就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园区转型升级、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通过2天的考察学习,使得考察团全体成员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考察调研报告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一、山东禹城市科技创新的特点和经验
禹城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夏商时期属九州之兖州,唐朝天宝元年(公元年)更名为禹城,年撤县设市。禹城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4万,辖9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拥有山东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高新区、1所全日制高校、3家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和14家场外挂牌企业;禹城搭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9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5个,常驻硕士以上研究人员多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千人计划专家9人,万人计划专家8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4人,构建了以校地联合为特色、高端人才团队为引领的科技创新体系;禹城是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营养与保健食品原材料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市、全国最具竞争力低碳产业城市;拥有中国功能糖城、中国食品馅料城、中国营养使康产业城等称号。连续7年获德州市综合考评一等奖;连续两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考察团一行在德州高新区中央创新区调研
禹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谋发展,全力建设百强县”工作主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谋创新、促转型,科技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不断巩固。连续四届八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多年在德州市科技创新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全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禹城制定出台科技创新30条,“”人才计划,知识产权强市8条等扶持政策,建立涵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招引、奖励、补助政策保障体系,连续5年召开科技人才工作大会,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创新创业。更是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的形式,将每年的6月19日定为“禹城市科技人才日”。全市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极大激发,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占比达到44.9%,高出全省平均值10个百分点。
1、主要领导保持相对稳定,工作不断档不脱节。稳定和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禹城市委张安民年年底到任,迄今已经担任禹城市委书记达6年8个月(期间由于成绩突出,于年1月山东省委批准其任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厅级,德州市委决定其任德州市政府党组成员)。个人工作成绩得到了组织肯定,又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2、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队伍的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引领。禹城以“黄金10条”政策为引领,“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步考核同步推进。成立科技人才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吸收发改、经信、人社、科技等11个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对招才引智、人才目标考核等重点任务实行“三个一”制度,即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调度,半年一述职,压实责任,狠抓落实。
3、大力度持续性投入,推动人才加速集聚。禹城全市各部门重视人才,关心人才不是停留在嘴上纸上,而是切切实实落到行动中。禹城打造了含金量较高、覆盖范围较广的人才政策体系(认定大禹人才、发放大学生补贴、评选双创之星、企业招才引智交通补贴、引进者补助、评选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购房交通补贴)等。年以来,禹城市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人才补助资金从年度逐年提升,年已达万元,年又上升到万元,集中表彰个单位和名个人。
考察团一行在禹城松果新能源汽车调研
(二)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载体
禹城市依托国家高新区集聚打造创新引擎,建立“需求研发+创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服务载体,打造以“禹城双创中心、德州国家高新区中央创新区、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新旧动能科创产业园”为核心的科技资源集聚基地,以此形成禹城市区域科技创新特色、优势板块,并辐射带动禹城整个产业创新。
1、禹城“双创”中心。禹城“双创”中心是禹城市最早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禹创中心已经全面投入运营,现有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25家高校院所入驻,建立了基因组工程、酶制剂等15个实验室,引进高层次人才人(其中院士8人、千人计划10人、万人计划8人,泰山学者15人),新近注册创业企业25家。
代表性企业:①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利用蚯蚓生态循环科技,以牛粪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为生产原材料,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组织农民养殖蚯蚓、深化废弃物的利用,让现代科技和传统农业结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该公司从孵化到在禹城市伦镇建立蚯蚓特色小镇,实现规模化生产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②禹城贝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年6月,注册资金万元,是一家专注石墨烯等新材料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主要从事于石墨烯材料、碳纳米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等。公司研发团队依托山东省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院,由山东大学海外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侯士峰博士领军,成员包括山东大学化学院马厚义教授、齐鲁学者张进涛教授等人,其中国内知名专家教授6人,博士生(含留美博士)1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98%。
2、德州高新区中央创新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采用PPP模式运作,社会资本方是安徽路网集团。项目占地亩,总投资28.5亿元,其中财政部下属的中国PPP基金出资1.66亿元,占项目资本金30%,这也是中国PPP基金出资在山东投资的第一个项目。项目边建设边招商,目前已经有山东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检健康等20多个科研创新团队签约。项目建成后将引进科研机构50个,孵化企业家。
代表性企业:①禹王集团。山东禹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大豆深加工为主,集生物医药,碳陶、两极温域、粘接新材料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禹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食品及原料加工基地,是全球唯一一家能自己生产必须从体外摄取、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全部七种必需营养素的营养健康企业,是全球特陶材料行业的领导者,是国内瞬间胶粘剂技术的引领者。
②保龄宝生物。保龄宝生物是以生物多糖为主导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内首家实现低聚糖工业化生产、国内同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业内率先通过美国FDA现场审核,是中国营养健康产业30强企业、中国淀粉糖行业20强企业。
③通裕重工。通裕重工(股票代码:)是国内新兴的重大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是军民融合的代表性企业,注册资本2.7亿元,主营业务为大型锻件坯料制备、大型铸锻造、热处理、机械研发设计等。
④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力生物,股票代码:)。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年6月。公司是以玉米芯、玉米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产品,并循环利用功能糖生产中产生的玉米芯废渣生产第2代燃料乙醇等新能源产品及木质素等高分子材料产品的生物质综合利用企业。公司设有国家功能性糖类公共试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由黑石基金整体运作,占地亩,总投资80亿元。目前,已注册落地高科技项目15个,这些项目5年内均有上市的可能。其中,松果新能源汽车预计年2月实现量产,月产能0辆,全部为出口订单。
4、新旧动能科创产业园。占地亩,总投资35亿元,主要承接中央创新区核心研发、孵化的项目,通过全过程接力培育,实现项目产业化。目前园区50家企业已经全部完成招商工作。
禹城科技创新座谈会
(三)合理构筑科技创新体系
1、合理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禹城坚持政策引才、产业兴才、环境留才,大力强化科技、人才高效一体,建立全市“科技+人才”协同推进机制,借助科技合作引进人才,以人才催生科技创新,形成“1加1大于2”的整体效应。
2、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禹城在在市级层面上,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30条,“”人才计划,知识产权强市8条等科技创新政策文件,涉及平台建设、创业创新、项目管理等方面;各镇街都有相关配套政策,高新区推进力度更大,形成了创新导向的政策合力,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扶持力度还在不断增强,已形成了良好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3、健全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禹城在全力推进禹城双创中心、德州高新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两大创新主阵地建设同时,致力构筑
“3国1省4市”创新平台孵化体系(3国:国家级智汇生物众创空间、国家级中科禹享众创空间、国家级山东理想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省:生物孵化器,4市:创新创业园、中科双创示范基地、德科云众创、电商产业园),凸显平台载体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