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城天气
海城美食
海城房产
海城医院
海城新闻
海城交通

根据他的功德和他的努力批评才是对他最大

发心

74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三》

时间: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晚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

●批评即成就愿力须落实

——老实、真实的把身口意交给三宝,不允许有半点知见。

下一个问题:顶礼上妙下祥法师,我发心出家已有三十多个月了,发愿身口意交给佛法僧三宝。昨天晚上我犯了个知见上很大的错误,向师父忏悔。愿我尽未来际跟随上妙下祥恩师出家持戒修行。请师父开示,我在发心阶段要怎样做才能永远不离开师父,不离开常住,不离开三宝?还请上妙下祥恩师开示老实听话干活的深意。

这是孟居士写的一个忏悔,也是表决心。

是这样,如果我们想把自己身口意交给佛法僧三宝,首先就从眼前做起,不要想得过远。说:“将来那个迦叶尊者来了,那是僧宝,我一定皈依他,因为他有很多神通。”别说你要皈依,谁都想皈依,但是你光想它没有用啊,是不是?在末法时期,由于你的贪心,所以你还见不到,还没修持到那个地步。皈依三宝应该从眼前开始,眼前的师父你能够认可,那你就考虑明白,把身口意交给他,要交就实心实意地交,别像小孟说的:“这件事我都先设计好了,完了我再去问的。”问完回来,表面上是恭敬师父,实际上是开了一个小差,给自己找了一个方便,还想满了自己的愿,完了还得让师父,让别人承担一下他的过失。说:“啊,我已经都交给师父了。”实质上他没交,没交这过失属于谁呢?是师父没管教好。所以说你这不就是搞欺骗吗,是不是?不真实。

这也是他的一个毛病。因为知见重,自己想好了一条路子——因为比别人脑子快,所以他认为这条路想得是千真万确,滴水不漏。虽然有为常住着想的心,但也有为自己着想的心,这还是自己的知见。想把身口意交给三宝,你必须要做到的就是老实。什么叫老实?不允许有半点的知见。

对于孟居士来讲,他做的很多事情都很辛苦,干活啊,拼命啊,都很辛苦,但是很少表扬他。因为他表示过要交给三宝,你既然交给三宝,那我也不客气,咱就考验考验再说。就是你好,更得批评;你坏,也绝不客气,反正怎么也不是,怎么弄也是不好。就像烤东西似的,烤完这面再烤那面,最后还要烤烤里面,里外都给你烤糊了,这才行。什么时候把你这身心都烤死了,烤得一点作用都不起了,你才能够真正地将身口意交给三宝,否则的话,我们的知见就太厉害了。所以我们首先就应该知道这一点。

过去咱这里有一个出家师父,在没出家之前,也是很发心很发心。晚上都八九点钟也不休息,还有很多活儿要做,做了很多,大家背后都称赞他。那时候他是居士,非常发心,发心到这种程度很罕见。有一次,外面有很多事情,他去处理,处理得很好很好,其中在汇报的时候,就有一点小的过失,这实际上和他没有关系。是因为他发现这个小的过失,来跟我讲,意思就是:“师父你看,那个没做到,他们没做到,回头采取点什么办法?”想采取措施把这个给补救过来。他完全都是为了常住着想,而自己在这里做了最大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的回答,我说:“那为什么你不去做?不是他错,是你错了。”当时我很严肃地批评了他。

他当时就愣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做到最大的努力,得到的不是表扬,但也不应该是批评啊。最后当天晚上就跑了,跑到别的地方,离这不远。想了可能是一天还是两天,后来想明白点就又回来了。但是这个考试就没有成功,虽然他做了很多,就因为做了很多,我才要批评他。因为根据他的功德和他的努力,必须批评他,才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只有更加进一步地给他讲法。

讲什么法?别人的过失就是你的过失,因为别人就是你自己,这才是你的法身。如果当下认可以后,或是当下承担起来,那心量一下就大起来了。他不知道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他以为别人的过失永远是别人,所以他犯了这么一个错误。虽然这个法来得不容空,不允许思惟——因为他的心是满心欢喜,寻思师父对他有一个表扬,没想到换来了一盆冷水。他可能当时就想:这师父是不是邪知邪见哪?是不是有眼是盲啊?这点事都看不清,你看我这么说,他也听不明白,也可能是糊涂到底了。哪有这样的,这哪是善知识,善知识哪有这样的?所以他就不行了,就没过这一关。后来虽然是出家了,但是最后也离开了常住。

这个孟居士也是这样,虽然他很努力,但从来不表扬他,就是说他。我可以不说别人,但必须说他。因为啥?因为他给我的条件,因为他的努力,所换来的只应该是挨批评。在我这换来的要是表扬你,你可得加小心,那我已经对你有想法了。说明你做的,虽然做一点,但是你那个思想可能已经不能承受更大的负担,更大的担子,只能是承担表扬,来缓解一下。有的人为什么老被批评?因为他的肩膀有一点分量,需要再多扛一点,将来要锻炼成一匹千里马。

他讲了永远不离开师父,不离开常住,不离开三宝。有时候这个必须发愿,首先,发愿你得不妄语。有的人在没出家之前说得很好听,跟孟居士说的差不多。等到要剃度的时候,那比孟居士说得还好听,在三宝,在众生面前都发愿了,永远不离开,如何如何。等到一进常住,修行一段时间以后,就感觉到和居士阶段不一样。居士干一天活儿,回来以后还可以休息,随便一些。另外,发心这段是考验阶段,一旦剃度了,就觉得可以放松自己了。但剃度以后有时候时间更紧迫,要求得更严,就承受不了,跟不上节奏了。这时候他所发的愿,一切都放在脑后了。什么愿不愿的,顾眼前再说吧!说话就不算数了。

你不知道,你发的愿是在佛前,在三宝前,在师父面前发的愿,这个愿不是信口胡说的。那么多人在给你证明这个问题,也给你加持,如果你一旦犯妄语了,那犯大妄语,将来的因果是很重很重的。一个人平时做事都不能犯妄语,何况发愿,更不能打妄语。为什么在剃度前师父要让人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因为我们的思想太活跃了,遇点困难就退道,遇点困难就没有正见,有时候必须要通过发愿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修道才有所成就,否则的话,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所以说发愿也是很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不打妄语。不打妄语,发的愿它就有效;要老打妄语,发愿也没效。不但没效,而且还招重罪,将来这果报是不可思议的。

以戒为师正法久住

辽宁海城大悲寺法语

dabeisifayu

辽宁海城大悲寺法语

本号系赞叹大悲寺行持

在家信众个人创立维护

与大悲寺无关

仅用于佛法学习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chengzx.com/hcms/920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