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珍珠杯”第二届丝路海城之声民俗音乐专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名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北海外沙岛位于北海市北部岸线,岛上景观资源丰富,为北海疍家人主要聚集区,沉淀着丰富的疍家文化,岛上东盟各国的建筑群在外沙滨海突显异国风情,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外沙文化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整理。为进一步对北海市非物质文化的宣传推广与保护工作,提高人们对本土非遗文化的认知,唤起对城市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丰富休渔期文化活动,融合多方资源,展现北海旅游、宜居的优美资源和音乐特色文化,我区拟在外沙岛举办“黑珍珠杯”第二届丝路海城之声民俗音乐专场。温馨提示:5月27日活动现场还将推出一段有关外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视频,大家敬请期待!在追寻的路上黑珍珠杯”第二届丝路海城之声赛事开幕近一个月以来,就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风格各异的歌手参与到其中来,取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因此,丝路海城之声组委会也对北海的音乐文化进行一次发掘,举行《“黑珍珠杯”第二届丝路海城之声民俗音乐专场》,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寻找我们北海土生土长,最初始、质朴的音乐------传统音乐,北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北海传统音乐种类●图为麦九妹(右一)等年4月16日在南宁广西民族博物馆参加广西第三届歌王大赛
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是一种色彩斑斓的歌谣,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咸水”,顾名思义就是“海水”,咸水歌正是海上的或海边的歌,基本上是渔民们的歌,也可以总称为渔歌,在北海外沙、地角、侨港一带非常流行,用当地白话方言演唱。其曲调分唱、叹两种。“唱调”常在喜庆之日或劳动之余演唱,旋律奔放悠扬,加入衬词“姑娌美”更使人感到亲切深情;“叹调”则在婚嫁时演唱,其曲调朴实自然,善于直抒胸臆。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08年4月2日,陈传凤在合浦县常乐镇像非遗普查人员现场演绎《东海歌》。赵军/摄
东海歌
“东海歌”起源于明代中期万历年间,属山歌剧开山师祖所创,又名“大堂歌”或“大唐歌”,是早期民间歌舞《老杨公》和合浦县山歌剧中的一种曲牌,常在悲哀场合或做白事时唱。
“东海歌”隶属“喜、怒、哀、乐”中的“哀”字诀唱腔,歌曲有一定的旋律,唱歌时一般根据剧情的需要穿不同的服装,道具也视剧情而定,有扇子、手帕、伞等。“东海歌”演唱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边舞边唱,可独唱也可小组唱或群唱等,人数不限,但无对唱,亦无多声部。
新中国成立后,“东海歌”经改编,既可以回顾过去的生活,亦有歌颂新时代、新生活、新人新事,亦可唱间对白,演员可以是一人、二人、三人唱。廉州方言山歌曲牌唱腔的“东海歌”,既秉承传统,又突出时代的特色,倍受欢迎。
●图为10年5月1日庞家佑在北海市历史文化大展演“非遗”专场中演唱《西海歌》。赵军/摄西海歌
“西海歌”与“东海歌”一样,融于民间曲艺《老杨公》与合浦县的山歌剧中,用廉州话演唱。“西海歌”有二十二个韵,在演唱中通用的是“人心”、“关拦”、“圈联”、“秋流”四大韵,习惯一韵到底。种类有催请歌、盘问歌、随口歌、辩驳歌、庆贺歌、苦情歌和交情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男女对唱、也有三人联唱;不管唱词多少段,曲式结构和调式特点都是不变的;一句一个山头的叫“双支头”歌,两句一个山头的叫“单支头”歌,你问我答,亲切流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引人入胜,曲调悠扬甜美;要求唱歌人才思敏捷,反应迅速,出口成章。
二、“传承者们”千年的时间,质朴的蛋家人一直用传统音乐的方式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但而今,寻遍整个北海也已经找不着几个传统音乐的传承者,而下图中中的几位老人正是来自外沙岛龙母庙的那些难能可贵的“传承者们”。
三、民俗音乐专场活动:年5月27日晚17:00-21:30
:在民俗音乐专场活动中,我们还设有外沙小吃免费试、鼓动节拍体验、书法家现场送墨宝、文创作品展环节。
:
1.本土音乐爱好者;2.旅居北海音乐爱好者;3.旅游音乐爱好者;4.文创爱好者;5.书法爱好者;6.本土文化爱好者;7.本土美食、潮饮爱好者;8.双创项目意向者。
:外沙岛
:
特别提醒: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